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基本矿产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国内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依旧严峻。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集体、个体矿业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我国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大多设备陈旧,管理疏漏,技术落后,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量矿产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及环境恶化,甚至引发采矿权属的纷争和社会环境的动荡。因此,对中小型露天采石场的安全监管问题受到国家各职能部门的重视。自2006年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来,相继对煤矿、非煤矿业实行安全管制,加大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对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实行区域化集约型管理手段,初见成效。针对我国中小型采石场区域性合并整合经营模式安全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对进一步缓解相对严峻的安全形势显得尤为重要。课题针对武汉地区的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大规模整合经营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揭露了露天采石场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对采石场系统进行了安全评价,探讨了怎样提高采石场的安全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课题重在调查,通过走访取证,获取最真实的信息,运用了危险源辨识理论对露天采石场整合以后存在的固有的、潜在的、动态及共性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从人、机、环境、技术、管理和监管方面确定采石场系统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从而揭示武汉地区露天采石场整合经营的安全现状。现阶段,我国的绝大部分中小型露天采石场为山坡型采石场,年生产规模5-10万吨,开采范围一般不足0.01km2,采石场最大采高一般为20-50m,一般不超过60m。由于矿业权许可的开采境界小,采场地形地貌原始坡度又较陡,因此若采用多台阶开采,台阶之间布置机械运输道路困难,技术上往往不可行,采场内采用人工运输,台阶之间需要多次转运,经济上又明显不合理。小型露天采石场采用多台阶开采自然条件不足,推广困难。仍然有大部分的采石场继续采用掏底崩落开采和扩壶爆炸开采,容易出现各种事故。另外,大多数采石场仍然“一面坡”开采,没有安全凿岩作业平台,作业人员长时间在边坡使用安全绳、安全带作业,行走不便,容易坠落而发生事故。针对调查结果,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分析,揭露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和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划分安全评价单元,构建采石场安全事故致因理论体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采石场评价单元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结合武汉地区露天采石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采石场生产系统各个环节都做了仔细的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科学而独到,并针对危险、隐患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改进措施。课题的目的是提出安全对策,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决策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并结合武汉地区露天采石场的实际情况从本质化、开采技术、企业管理、政府监督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改进和安全措施,从措施进展来看,试点采石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安全现状显著提升。期望借助课题的研究能提高武汉地区露天采石场的安全现状,对采石场持续安全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