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迅速了提升了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企业在全球188个国家(地区)参与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2.2万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直接投资国。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自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获取外部融资的难易程度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相较于在国内投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需要承担更高的投资成本和风险,这也导致企业面临更严峻的融资约束,这意味着外部融资环境和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与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息息相关。跨国企业面临母国和东道国两个外部融资环境,首先,考虑到母国融资成本较低,企业会选择在母国进行融资。但我们看到,虽然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因为信用记录不完全、抵押品不足、融资规模小等因素,不少企业仍面无法在母国顺利获得资金支持,可能转向东道国进行融资。为此,东道国金融市场也成为了影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金融发展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来说,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提升海外投资可能性和规模是最直接的渠道,因此,从企业融资约束的角度出发,考察母国与东道国金融发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这一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上明晰了金融发展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约束缓解机制,并利用微观和宏观双层结构数据,结合适合的计量模型,通过经验分析检验金融发展、企业融资约束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为推进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加快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系统介绍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并确定研究本文切入点。首先,梳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Hymer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Buckley和Casson提出的内部化理论、Dunning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解释了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Wells提出的小规模技术理论、Lall提出的技术当地化理论和Dunning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立足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特征,很好地解释了新兴市场国家的直接投资行为。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Melitz提出的新新贸易理论将分析引入微观企业层面,在企业生产率异质性假设下衍生出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全球组织产业理论研究了异质性企业国际生产投资决策的决定因素。其次,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融资约束和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文献进行评述并确定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第二,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探讨金融发展对企业直接投资的融资约束缓解机制。在异质性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分析框架下,引入企业融资约束条件,理论分析结果指出,企业进入海外市场面临生产率门槛,而融资约束会通过提高生产率门槛从而抑制直接投资。一方面来说,母国金融市场自由化可以通过提高抵押品价值和减少面临融资约束企业的数量进而降低融资约束水平;另一方面来说,东道国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竞争效应和融资效应两种渠道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但两种效应的作用相反。第三,基于选择抽样法构建交互作用模型考察金融发展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采用金融规模、金融深化和金融效率三个指标衡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利用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微观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结果发现融资约束会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而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通过提高企业融资能力从而促进其进行直接投资。其中,金融效率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最为显著,金融规模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最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资本密集型企业相比,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有可能从金融深化过程中获益;与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企业相比,在发达国家投资的企业受到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更大。第四,考察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利用2003-2017年中国制造业跨境并购数据,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正向促进中国对其的对外直接投资,加入东道国金融发展和行业融资依赖度交互项的经验结果表明,这一促进作用随着行业融资依赖度的上升而增强。另外,金融发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具有门槛系效应,只有当行业的融资需求达到一定水平,这一促进作用才存在。最后,金融发展对于技术密集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更加明显。第五,检验双边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调控作用。结合2003-2017年中国对101个国家(地区)的直接投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没有显著联系,而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中国对其直接投资额的上升。进一步地,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指出,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相较于高分位数处,金融发展对低分位数处的直接投资影响更大。基于国家收入水平的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东道国金融发展会显著促进中国企业在高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而对中低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影响较小。进一步地,基于金融中介发展指标和股票市场发展指标的渠道检验结果显示,在跨境投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东道国股票市场的依赖度更大。基于上述研究研究,本文建议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扩大金融市场规模,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改善金融市场结构,提升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同时鼓励中小银行发展,放宽金融机构设立标准,增强金融系统活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本文建议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合作机制,积极与各国开展经济外交。对于跨国企业来说,本文建议跨国企业应努力培养核心竞争优势,提升融资能力,同时寻找金融资源,拓宽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