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规模小群体运动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isheav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体是个体和小群体的混合体,而不是纯粹的个体集合。不同类型群体的存在可能会对群体动态特征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影响到整个人群的格局和运动。然而,大多数的群体运动模型并没有完全考虑到这些群体行为特征。为了使人员运动模型更贴合人员实际运动状态,有必要对群体运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对不同规模小群体的运动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首先利用Kinovea软件对IMAX影厅内100组2人小群体、100组3人小群体、50组4人小群体、10组5人小群体进行人员轨迹跟踪,并将其转化为平面坐标系内的坐标点。其次利用度中心性分析方法确立每个群体内的中心人物,以中心人物为基准点计算群体成员与中心人物之间的距离即为群体距离。然后利用人员轨迹坐标点计算出相邻成员之间的距离、相邻成员之间的角度、中心人物与群体成员的速度等群体运动特性。最后,统计分析不同性别比例、不同身高差、不同人员密度、有无汇流等因素对群体距离的影响。本文得到的结论主要如下:(1)不同规模小群体群体距离的概率分布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且群体规模越大,群体内部距离越大。不同规模小群体的平均群体距离分别为60.06±4.12cm、73.47±3.90cm、82.79±5.15cm、83.47±10.65cm。(2)群体规模为2人时,d12=60.06±4.12cm;群体规模为3人时,d12=60.26±7.39cm,d23=68.39±6.53cm;群体规模为4人时,d12=49.45±5.75cm,d23=73.55±9.65cm,d34=46.74±4.23cm;群体规模为5人时,d12=64.55±15.54cm,d23=69.24±10.71cm,d34=87.95±25.76cm,d45=43.86±7.94cm。不同规模条件下,P1P2、P2P3之间的距离差异不明显,P3P4之间的距离存在显著差异。(3)群体规模为2人时,α12=45.85?±2.14?;群体规模为3人时,α12=35.54?±2.65?、α23=35.61?±2.15?;群体规模为4人时,α12=42.47?±3.06?、α23=34.50?±2.56?,α34=36.12?±3.09?;群体规模为5人时,α12=39.61?±6.78?,α23=38.87?±6.16?,α34=33.58?±4.98?,α45=为47.22?±6.22?。不同规模群体内P1P2、P4P5之间的角度存在显著差异,P2P3、P3P4之间差异不明显。(4)不同规模小群体中心人物平均速度分别为0.27±0.01m/s、0.25±0.01m/s、0.23±0.01m/s、0.30±0.04m/s。群体成员与中心人物之间的速度差分别为-0.15-0.1m/s、-0.2-0.15m/s、-0.15-0.15m/s、-0.25-0.15m/s。(5)群体内女性多于男性时,群体距离相对较小。群体规模为3人及3人以下,群体成员身高差大于30cm时,身高差越大群体距离越大;群体规模大于3人,群体成员身高差大于20cm时,身高差越大群体距离越大。群体规模为2人或4人时,群体距离随着人员密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人员密度在1.0-1.5人/m2时的群体距离相对较小;群体规模为3人或5人时,群体距离随着人员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当群体前方有人员汇入时,群体距离较小。
其他文献
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以非物理接触方式给用电装置实时供电,该技术可减少用电装置电池装载量,同时省去系统待机充电环节,随着移动式用电设备市场的扩大,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过程中,常面临以下难点:1)接收端移动时,耦合关系发生变化,引起电路输出电压波动;2)初级侧相邻线圈电流相位关系不固定,导致磁场减弱抵消,减弱系统功率传输能力;3)初级线圈所用绕线多,引起较大
多酸(POMs)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多样,拥有丰富多彩的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多酸中引入有机基团,实现有机配体对多酸簇中氧原子的取代,形成多酸与有机组分共价相连
草酸(C2H2O4)是结构最简单、大气中含量丰富的二元羧酸。它不仅在气溶胶成核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研究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的典型化合物。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
随着新能源发电系统和分布式电源系统应用越来越广,人们对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和效率需求越来越高。在众多电路拓扑中,四开关Buck-Boost(Four-Switch Buck-Boost,FSBB)变换器具有结构对称、输入与输出极性相同、双向均可实现升降压、开关管电压应力低、无源元件少、控制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FSBB变换器的大部分控制策略难以实现所有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Zero Volt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之一,以水为原料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策略,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其中由光还原剂、光氧化剂组成的Z型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的间歇过程在现代工业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实现间歇过程精确有效的故障诊断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安全至关重要。微小故障具有幅值低,易被噪声掩盖,极难被检测与诊断等特点,广泛存在于间歇过程的工业生产中,一个行之有效的间歇过程微小故障诊断方法在现代显得十分重要。针对间歇过程微小故障数据的强非线性、高维性、幅值小和易被噪声掩盖等特性,本文提出基于深度特征提取与机器学
在环境污染、化石燃料消耗殆尽等众多问题的影响下,开发清洁能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已成为全球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机构逐渐投入到新能源发电研究领域中来,风力发电便也成为最为广泛应用的新能源之一。随着并网风电场规模的逐渐庞大,风能随机性强、具有一定相关性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也为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了一定影响,如何在接入风电的基础上保证电压稳定、系统安全运行等问题,均成为研究风电并网问题的重点。
电缆局部放电信号的检测与定位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局部放电信号的传播特性影响信号的检测结果,进而直接影响局部放电定位的精度,且局部放电定位方法也是准确定位局部放电的关键。本文基于Simulink建立了电缆的频变仿真模型,并搭建局部放电缺陷测试平台,制作常见4种典型缺陷的电缆试样,测试得到典型缺陷下的局部放电信号波形,分析各局部放电信号的时域与频域特征,并据此构建了局部放电信号源
为了减小开关变换器输入电流的谐波分量,必须使用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技术来使其达到IEC61000-3-2等谐波标准,从而降低对电网的污染。PFC变换器在控制输入电流跟随输入电压相位和波形的同时,还需要稳定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尽可能地减小输出电压纹波。变换器级联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输出电压纹波,伪连续导电模式(Pseudo Continuous Cond
水岩综合作用会导致岩石的性质发生改变,这种劣化出现在相关工程中时,往往会造成工程失稳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本文以重庆城口地区黑色岩层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区黑色岩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为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劣化特征及其水岩作用机理,对岩石试样进行干湿循环模拟试验,测试岩石的吸水性、表面硬度和单轴抗压强度,结合岩石微观孔隙特征和反应溶液水化学特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