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1.基底节区损伤的卒中后抑郁(SBG)是一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SBG认知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利用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和度中心性(DC)的方法探究SBG的神经生物学机制。2.舒肝解郁胶囊已被用于改善卒中后抑郁(PSD)引起的抑郁状态和认知损害,但其改善作用的脑功能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利用低频振幅(ALFF)、动态低频振幅(dALFF)和动态功能连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基底节区损伤的卒中后抑郁(SBG)是一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SBG认知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利用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和度中心性(DC)的方法探究SBG的神经生物学机制。2.舒肝解郁胶囊已被用于改善卒中后抑郁(PSD)引起的抑郁状态和认知损害,但其改善作用的脑功能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利用低频振幅(ALFF)、动态低频振幅(dALFF)和动态功能连接(dFC)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改善PSD患者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1.收集到符合标准的SBG患者14例和健康对照组(HC)21例,对被试进行韦氏智力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评估,并行核磁扫描,使用VMHC和DC的方法来揭示SBG患者和HC组的认知差异的神经生物学机制。2.严格按照PSD患者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实验组15例,观察随访8周,分别在服药前和服药8周后进行认知(MoCA)、抑郁(HAMD)分数评估和fMRI扫描,另外招募HC组21例,进行一次量表评估和fMRI扫描,使用ALFF的方法来揭示患者脑功能模式的变化,并采用dALFF和dFC的方法探究舒肝解郁胶囊对认知改善的脑动力学机制。结果:1.SBG组的记忆商数(MQ)和全量表智商(FIQ)显著低于HC组,SBG组双侧海马、楔前叶、角回、中央前回、颞中回、枕中回、缘上回、额下回的VMHC显著低于HC组,右侧缘上回、双侧角回、右侧中央后回的DC显著低于HC组,并且双侧缘上回的VMHC值与FIQ边缘相关,右侧角回的DC值与MQ边缘相关。2.舒肝解郁胶囊药物治疗后,PSD患者的HAMD分数显著降低,MoCA的分数显著升高,左侧脑岛的ALFF显著降低,事后分析结果显示,PSD患者基线期左侧脑岛的ALFF高于HC组,服药8周后显著降低,并且PSD患者ALFF值的改变与认知量表分数的改变正相关。dALFF和dFC的结果显示,PSD患者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后右侧楔前叶的dALFF升高,右侧楔前叶与左侧角回之间的dFC降低。事后分析结果显示,PSD患者基线期右侧楔前叶的dALFF、右侧楔前叶与左侧角回的dFC和HC组相比差异显著,8周后和HC组相比无差异,并且经药物治疗后PSD患者右侧楔前叶的dALFF与MoCA分数正相关。结论:1.默认网络和额顶网络功能模式的异常可能是SBG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潜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关键特征。2.舒肝解郁胶囊可能通过影响PSD患者的脑功能活动来改善认知功能,为今后了解舒肝解郁胶囊改善PSD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思路与见解。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LRN)治疗局限性T1b期复杂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采用LPN或LRN治疗局限性T1b期复杂肾癌的病人共63例,其中LPN组27例,LRN组36例。收集后整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年龄(岁)、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cm)、肿瘤复杂程度根据R.E.N.A.L.评分确定、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血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恶性肿瘤,经一线方案R-CHOP治疗约60%的患者可达到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经历耐药或复发,生存期短。由于该病的异质性,在治疗初期识别预后不良的患者调整治疗策略,对提高DLBCL的治愈率有重要的价值。既往研究显示,免疫组化检测TP53突变在DLBCL为不良预后因素,生存期较短,但这种方法在蛋白层面进行检测,不能完全反映基因突变的情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70例因结直肠癌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后接受造口还纳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乙状结肠单腔造口还纳术这种计划性二次手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劣。以期为今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收治的70例因结直肠癌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后接受造口还纳术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间隔时间、肿瘤分期、术后化疗与否、
目的:鉴定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中差异非编码RNA(ncRNA)和mRNA的表达谱以及竞争性内源RNA相关调控网络。方法:我们系统地分析了侵袭性和非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全转录组测序,以评估它们的环状RNA(circ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NA和mRNA表达谱。通过构建竞争内源RNA调控网络,探讨侵袭性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结果:根据筛选标准,共获得118
目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PG-SGA)评估我院卵巢癌住院患者本次入院初始治疗前(入院时间≤48h)的营养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和当前的营养现状,分析以NRS2002、PG-SGA的评分与年龄、肿瘤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BMI、PNI、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及小腿周径等因素的相关性,为接下来的营养治
目的:探讨PFDN2在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2020年10月病理学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标本30例和配对癌旁组织30例,通过IHC定量检测PFDN2在HCC中的表达水平,比较PFDN2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并分析PFDN2在HCC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PFDN2在HCC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间质,在HCC癌组织的
目的:比较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方案与持续性内分泌治疗方案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临床病理明确诊断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包括年龄、初始PSA、TNM分期、Gleason评分一般资料,严格遵循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录患者共计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治疗方案,根据血清PSA是否持续半年小于或等于0.2ng/ml
目的:卵巢癌是最致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少准确的预后标志物,卵巢癌预后普遍较差。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试图确定与卵巢癌预后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获得表达谱,鉴定出P1.5的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功能富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功能模块分析、生存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
目的:1、检测PTEN、p-mTOR、p-p70S6K、p-4EBP1基因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正常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状况。2、分析四种基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1、收集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89例及癌旁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34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17例、正常食管组织59例),制作组织芯片。2、
目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已被证实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法舒地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是否对氧化应激反应和线粒体动力学具有调控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AD小鼠认知功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和线粒体动力学的机制。方法:将16只8月龄APP/PS1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