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种毛形成中的蔗糖代谢与关键基因表达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是优良的绿化和用材树种,但是毛白杨花期飞絮现象严重,不仅影响环境质量,而且存在安全隐患,给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带来诸多不便。本文针对飞絮污染之一问题,通过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毛白杨雌花发育一般过程,首次揭示了毛白杨种毛纤维的形态发生规律,发现种毛纤维是由子房底部胎座及珠柄表面的一层细胞发育而来。进一步通过对种毛纤维发生过程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分析发现:(1)子房中葡萄糖含量变化、SS活性变化存在密切的相关性;(2)SS活性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趋势与种毛纤维的形态发生在时间上相耦合。这些结果为种毛的形态发生提供了生理生化依据,说明SS是毛白杨种毛纤维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为进一步了解毛白杨SS酶相关基因在种毛形成的可能作用,采用semi-quantitative RT-PCR技术对编码SS的PtSS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PtSS1和PtSS2在毛白杨各个部位中均有表达,PtSS1在根及花芽中表达量较高,在茎、叶和叶芽中较低,PtSS2在各部位中近似恒定表达且表达量均较高,PtSS3、PtSS4和PtSS6除去茎和叶外各个部位均有表达,表达模式相似,而PtSS7则只在茎中有表达,且表达量较低。本文从形态解剖、生理生化、分子表达三个层次,由表及里研究了毛白杨种毛形成的形态学规律、生理生化基础和分子基础,首次揭示种毛始发于子房底部胎座及珠柄表层细胞和蔗糖合酶基因家族成员的组织表达模式,研究结果不仅对于阐明杨树种毛形成的分子生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控制杨树飞絮污染,进而选育无种毛杨树新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挖文本语言训练点,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言训练点 言语理解运用能力  语文阅读课“教什么”、“怎么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教学之前需要仔细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其中“教什么”涉及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的程度,捕捉语言训练点的能力等因素;“怎么教”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驾驭课堂的能力等。这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能
期刊
摘 要: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判断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潜力可以通过考察其国家的国民基础教育水平和推广程度。对我国来说,语文教育不仅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因素,更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石,直接决定未来文学素养和文化传承。日常语文教学是现阶段展开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我国在最近几年大力推行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整体提高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整体素质,而且学生受益匪浅
期刊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线角木蠹蛾属Holcocerus,是我国“三北”地区近10年来新出现的暴发性钻蛀性害虫,造成约16万hm2的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语言正确地表达自己,还要为学生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供平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人生精神 渗透策略  如今,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
期刊
针对山西省吉县蔡家川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植被配置和水分利用现状,基于SPAC理论,采用快速称重法,选择生长季典型晴天,对蔡家川流域主要水土保持树种青杨(Populus spp.)、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