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山西省吉县蔡家川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植被配置和水分利用现状,基于SPAC理论,采用快速称重法,选择生长季典型晴天,对蔡家川流域主要水土保持树种青杨(Populus spp.)、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等15年生人工林林木蒸腾耗水的日、季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各树种蒸腾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推算出了各树种单位叶面积的蒸腾耗水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自然条件下,青杨、刺槐、油松、侧柏的叶子分别经19h、41h、49h和77h后达风干状态。2.各树种叶水势日均值大小顺序为:油松>刺槐>侧柏>青杨,日变幅大小顺序均为:青杨>刺槐>侧柏>油松。叶水势随叶片含水量的增大而升高,二者的关系可用对数曲线来拟合。3.依据叶片单位含水量对应的叶水势,以-5Mpa为分界点,将16种常见草本分为高水势延迟脱水型和低水势忍耐脱水型两类;分别以-5Mpa、-10Mpa、-15Mpa和-10Mpa、-15Mpa、-20Mpa为分界点,将26种常见灌木、34种常见乔木分为高水势延迟脱水型、亚高水势延迟脱水型、低水势忍耐脱水型、亚低水势忍耐脱水型四类。4.各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可分为单峰、双峰或三峰型。典型晴天下,日平均蒸腾速率的顺序为:青杨>刺槐>油松>侧柏;同一树种在不同月份的蒸腾速率顺序均为:8月>7月>9月>6月>5月。5.蒸腾速率与叶水势呈指数函数关系。树种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在高叶水势阶段,蒸腾速率随叶水势变化较慢,而在低叶水势阶段则较快。6.蒸腾速率与单个气象因子的关系符合指数或幂函数,单个气象因子对树种蒸腾速率的影响均以青杨最为明显(曲线斜率最大),刺槐次之,油松和侧柏最小7.青杨、刺槐、油松、侧柏单位叶面积在生长季(5-9月)的蒸腾量分别为:103.42mm、67.47mm、27.26mm、24.41mm。刺槐和油松单株耗水量与胸径的关系:W刺槐=61.1481D刺槐-136.8292(D刺槐>3),r2=0.8582;W油松=7.5565D油松+10.0998,r2=0.9799。8.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刺槐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由“双峰型”趋于“单峰型”,日平均蒸腾速率的顺序为ρ1800>ρ1600>ρ1400>ρ2000>ρ2200。9.不同密度刺槐林1天中根、叶水势之差与蒸腾速率的关系可用对数曲线来拟合,各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在0.26-0.30之间浮动。10.结合不同密度刺槐林分(1400、1600、1800、2000、2200株/hm2)单位叶面积(cm2)的蒸腾耗水量以及达到最佳生长状况的角度出发,建议试验区15年生刺槐林分密度为1800株/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