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转化和功能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又名山栀子,是茜草科桅子属的一种常绿灌木。其果实不仅含有丰富的色素成分,被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和工业染料,也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利胆消炎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胆囊炎、黄疸性肝炎等。本文研究了如何从栀子果实中同步提取、分离栀子黄色素和栀子苷的方法,以及栀子黄色素和栀子苷的纯化和转化工艺条件,并对栀子黄色素、藏花酸和栀子苷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确定了栀子黄色素和栀子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40%乙醇溶液,提取时间40min,提取温度60℃。同时以溶剂用量、提取率、得率和色素质量为指标,对浸提法、超声波法和超声波逆流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波逆流法的提取效果较好。   采用大孔树脂精制栀子黄色素,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洗脱实验,筛选出LD605、D3520、D4020大孔树脂对栀子黄色素的精制效果较好,经LD605树脂精制后的栀子黄色素色价达到432,OD比值为0.49,得率1.12%。采用膜分离法精制栀子黄色素,提取液经陶瓷膜微滤和有机膜超滤分离后,精制的栀子黄色素色价达到209,OD比值为0.52,得率2.53%。同时对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在温度大于80℃的条件下易发生氧化,并且精制后的色素更易降解。采用碱解法对精制后的栀子黄色素进行水解转化,得到的藏花酸通过甲醇除杂,重结晶后,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含量达到98.43%,得率8.42%。   采用H103大孔树脂对栀子黄色素精制废液中的栀子苷进行富集分离,得到的栀子苷经HPLC检测含量达到50.75%,得率3.64%。采用硅胶吸附层析法分离纯化栀子苷,正丁醇作为流动相,得到的栀子苷经HPLC检测含量达到91.77%,回收率44.94%。采用中压层析柱制备栀子苷,乙酸乙酯-甲醇(3:1,v/v)作为流动相,分离得到的栀子苷再用乙酸乙酯一甲醇溶剂体系进行重结晶,最终得到的栀子苷经HPLC检测含量达到88.00%,栀子苷回收率57.81%。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分离制备栀子苷,以正丁醇-水(1:1,v/v)作为两相溶剂系统,得到的栀子苷经HPLC检测含量达到92.81%,回收率74.88%。使用β-葡萄糖苷酶对纯化的栀子苷进行酶解,用比色法和HPLC法检测,确定了β-葡萄糖苷酶水解栀子苷的最适条件:pH5.0,温度50℃,水解时间40min,加酶量913.63U/g。   以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还原力为指标,对栀子黄色素、藏花酸和栀子苷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和藏花酸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对·OH和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栀子苷没有表现出还原力,对·OH和O2-·没有清除作用。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东南亚及非洲更是常见。在恶性肿瘤引起的死亡位次中肝癌仅次于胃癌、食道癌, 居第三位。   从世界范围来看,慢
学位
采矿和勘探工程中凿岩速度和精度已获得又一次飞跃。现已采用独具特色的激光定位系统自动确定钻机的位置。美国国家工业公司(StateIndustriesLtd)研制的DrillSight3系统就是凿岩机用的一种激光定位和双轴
得人才者得天下!因此,吸纳、储备、争夺各类人才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各行业、各利益集团的关注焦点。美国政府2007年的人才计划,就是高科技人才引进名额增加到60万人;英国首相
6月21日,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主办的电影频道CCTV6客户答谢会暨华东地区企业交流会在上海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广告协会电视委员会秘书长金国强,电
针对结构化程序设计中循环结构的教学过程,就如何启发学生对循环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
上好复习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复习是重要的环节,并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和堆积,而是一个知识梳理和精心串并的过程,由此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
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当前教师在教学中展示和追求的目标,更加关注教学课堂中教的行为和学的方式的效率.如何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做到事半功
期刊
期刊
六十一年前的仲冬,人们向往的陕北红都延安,像过盛大的节日一样,沉浸在喜悦而热烈的气氛之中。举目四望,只见举城上下,处处悬挂着一面面鲜艳艳的红旗:街头巷尾,更是飞扬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