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曲艺“唐皇”及其教育传承研究——以广西田东地区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qi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大变革,经济文化全球化,我国各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不利影响。但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视,各民族民间音乐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我们应积极关注各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还未得到重视,传承情况不乐观的民间音乐。  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曲艺艺术,没能搭上高等教育快车,正遭遇传承发展的困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曲艺音乐更未得到太多关注。笔者以广泛流传于广西桂西等田东壮族地区的壮族曲艺“唐皇”作为研究对象,探寻众多在汉族地区保留不全甚至失传的宋元明清时期戏文故事能在壮族地区得到保留并被传承发展的原因及来龙去脉。通过对壮族唐皇独具魅力的音乐艺术特点、教育传承现状、文化变迁等考察研究,思考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音乐文化、教育传承变迁的普遍性规律,力求更好的传承保护民族民间艺术。  针对于此,笔者从历时的角度考察壮族唐皇的起源,探寻其在各时期的发展概况,总结出其形成期、发展期、消寂期、复苏期、创新发展期等几个发展阶段。从共时的角度,考察壮族唐皇的生存背景,探寻内部与外部因素对壮族唐皇起源与发展的影响。  文章以宏观的角度,审视壮族唐皇“文化圈”的整体概貌。以微观的角度深入壮族唐皇保存较为完整的田东地区进行多次深入调查,力求真实、客观地展示壮族唐皇“汉故事”、“壮语音”的音乐艺术本体特征以及不同时空场域中的教育传承主体、目的、内容、功能、价值和成效。从族群社会组织结构变化、民族心理诉求、民族语言选择等内因和民族融合、社会变革、政治制度等外因对壮族唐皇教育传承变迁进行探析。  最后通过对田东壮族唐皇教育传承的考察,以此为例对流传在广西桂西壮族地区的壮族唐皇教育传承的特征、问题、及对策进行思考,并“因地制宜”的提出今后的传承发展建议。
其他文献
语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语言教学是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必须进行的。这种语言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体现就是“科学阅读”和“科学写作”。学生科学概念和科学知识的掌握,极大
在如今电视新闻报道准确化、快速化的进程中,即兴采访也越来越受广大电视新闻记者的喜爱,而这一临场应变、现场发挥的采访方式,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向观众展现着鲜活的新闻节目。即兴采访也被称之为即席采访,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电视报道方式,即是记者对眼前人物、景物等诸多事物有所感触,突发奇想,临时发生兴致而进行的采访。在某种程度上,即兴采访是对记者洞察力、判断力、反应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检验。  电视节目中的即兴
外语词汇能力是外语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部分。本研究通过调查山西省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英语词汇能力的现状和成因,旨在探究改善这个教师群体职后英语词汇能力的有效途径。  论
1861年,美国爆发内战,这场内战维护了联邦的统一,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也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美国逐渐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于代表南部奴隶主利益的议员退出联邦国会,有
什么样的初中青年语文教师是合格的教师,用何种方法和工具去评估青年语文的胜任特征,从合格语文教师到优秀语文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去培养?这是摆在教育行政人事部门和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