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中政务微博沟通效果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axia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新媒体时代,政府部门需要应对的危机不仅来自于现实社会,还有很大一部分危机源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其中,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动物疫情危机看似寻常却因为其突发性、传染性、不确定性可以给整个畜牧行业予以致命打击,不利于维持社会安全稳定,甚至可能对政府形象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在政府部门的地位日益重要,而有公共危机管理的地方就有危机沟通。通过处理、分析和利用危机信息,可以帮助政府掌控危机沟通的实质内容,提升公众支持率,进一步提高政府微博沟通效果和政府应急反应能力。微博是社交媒体网络应用形式的典型代表,其实时同步更新信息的能力、公开的信息交流方式、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都推动着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使公众与政府在危机中实现信息共享不再是个难题。由此可见政务微博在危机沟通中角色日益重要。文章选取了2019年7月5日政务微博外宣排行榜排名前十名的政务微博,以H7N9事件、非洲猪瘟事件为例,筛选了2013年3月至2019年7月的H7N9相关微博内容及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的非洲猪瘟相关微博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借助Python软件抓取关于H7N9的微博文本内容370条,评论文本内容35227条,手工筛选关于非洲猪瘟的微博文本内容42条,评论文本内容344条。以政务微博的双重属性为框架,以议题构建和公众参与为理论支撑,建立起信息、行动、观点三大框架,分别包含危情更新、疫情信息、谣言澄清、领导能力、事故处理、减灾措施、部门合作、邀请公众、安抚公众、意见建议和不确定性12个议题指标,用来分析微博文本内容所属的议题;再基于过程、结果标准体系将公众参与分两个部分。公众参与过程根据主导方的不同分为主动和被动参与:政府主动获取公众信息属于公众被动参与,公众主动对政府提问、政府回应属于主动参与;公众参与结果分为参与行为与情感态度两个部分:转发量属于公众参与行为,点赞行为和评价态度属于公众情感态度。指标体系搭建完成后,邀请编码员对所有数据进行编码,借助内容分析法分析社交属性和媒体属性下不同政务微博中公众参与情况与不同议题构建数量,发现在疫情危机中公众参与程度增高、政府回复率较低,危机沟通内容重点构建了信息框架;将社交属性和媒体属性结合分析,对比不同议题下公众参与情况,发现公众对于行动框架的转发量最高,观点框架中的正面态度比值最多;将公众参与过程与结果通过线性回归进行验证,发现政府回复率与正面态度比值成正相关。文章最后从增加政府对微博沟通功能的认识、资金的投入、制度规范建设和沟通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本研究有助于提升公众、政府双方对于微博沟通功能的进一步认识,为充分发挥政务微博在危机沟通的作用提供思路,促使公众参与能够和谐有效。也希望为针对政务微博在危机中沟通效果的量化与测量提供文献。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国家庭财富总值位列世界第二的水平,消费者也把越来越多的心思花在了理财上,而银行理财作为一种大众化投资渠道,在全国金融体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现代金融体系正属于过渡时期,人们开始对理财产品的要求逐渐提高,由以前的家庭资产只限于银行存款正在向多元化理财转变。随着市场上的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第三方平台的产品营销愈加丰富,竞争越来越激烈,对银行理财产品营销
学位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信息技术的价值正在全面释放。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以钉钉为代表的企业社交媒体以其高度交互性和透明性的技术特点,重构了组织沟通与协作方式,为实现组织中的“群体创造”,推动员工创造性绩效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对企业社交媒体以及信息技术影响用户创造性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识别出了两个研究缺口:(1)企业社交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协同技术,对于提升员工创造性绩
现如今,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消费观念有所改变,消费需求不再是过去的“由无至有”,而是逐渐转变成“由有至好”,由最开始的注重“量”逐渐转变为注重“质”,人们对商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毒奶粉”“假酒”“新能源车”等质量问题频发,市场总局、地方监管局、消协等不断加大质量巡查力度,一旦遇到质量问题,严惩不待,导致产品生产厂商不得不对产品的质量重视起来,加大产品质量测试的投入。与此同时,我国政
聚酰胺(PA)纤维具有优良的性能,在纺织服装行业应用广泛,传统的聚酰胺纤维采用石油基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人们开始研究生物基为原料生产PA,以使纺织原料的来源更加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本课题所研究生物基纤维PA56是由生物基戊二胺和己二酸聚合而成。生物基纤维PA56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对于生物基纤维PA56的结构,热性能以及染色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
超细纤维因其独特的尺度效应已在生物工程、电工电子、安全防护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制备超细纤维的方法主要有复合纺丝法、相分离法、抽拉法、模板合成法和静电纺等,其中静电纺丝因设备简单、可直接连续制备超细纤维、原料种类广泛等众多优越特点而备受关注。传统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多为层层紧密堆叠的二维纤维集合体,这种结构过于致密,使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故研究学者们致力开发一种可制备大孔洞、高比孔容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交叉和融合,技术创新的复杂性日益增大,消费者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又使得产品研发周期日益缩短,靠单一企业进行创新已远不能满足市场对技术创新在速度、层次以及多样性上的要求,企业通过打造或融入健康高效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企业间交流合作,集聚并高效利用大量创新与发展资源,集中力量共同进行技术产品创新,实现自身创新绩效的提升以及长远发展已经成为所有产业发展的趋势。但现有研究中关于研究建设
CPVC由聚氯乙烯(PVC)深度氯化制得,其不仅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酸碱和耐腐蚀性,而且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热稳定性。此外,它很便宜且容易制备。然而,CPVC超滤膜的疏水性强,易被污染。因此,CPVC超滤膜的亲水性需要改性。众多改性方法中纳米颗粒的共混被广泛用于膜的亲水性改性。这是因为不仅膜的亲水性明显改善,而且机械性能也得到加强。然而,纳米粒子容易聚团,对膜孔产生阻塞作用,导致膜的水通
建筑用膜结构材料是柔性复合材料的一种,通常是由纤维集合体作为增强体,由具有一定功能性的树脂作为基质通过复合工艺得到的。建筑用膜结构材料相比于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抗震、造型灵活等优点。目前,PTFE(聚四氟乙烯)由于其优异的自清洁、耐老化性而被广泛使用。但是,PTFE膜材生产时的温度高达400℃,能耗较大,安全隐患较大,且增强体的选择受限。本课题使用FEVE氟树脂替换了PTFE,研发了F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