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胚胎学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lex_t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为研究对象,运用石蜡制片技术,借助光学显微镜研究其胚胎发育过程。内容包括南蛇藤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以及胚和胚乳的早期发育过程。研究的结果如下:1、南蛇藤的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自外向内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纤维层)、中层、绒毡层,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腺质绒毡层。中层和绒毡层在花粉发育过程中逐渐解体,成熟的花药壁只保留表皮和纤维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的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四分体解体产生单核花粉粒,自此进入雄配子体的发育阶段。单核花粉粒经过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进入了核分裂阶段。核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一个生殖核和一个营养核。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2、扫描电镜下花粉粒长球形,赤道部位略膨大,三孔沟,沟长达两端,网状纹饰,网眼大小差异很大,接近萌发沟处的网眼渐小。3、南蛇藤子房二室,每室二枚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珠心表皮下的2~4层细胞分化为孢原细胞,并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过两次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四分体呈真线型排列。其中靠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成功能大孢子,其余的三个退化。在胚囊发育过程中,珠被内表皮细胞特化成珠被绒毡层。胚囊的发育是蓼型。4、受精过程中由2个精细胞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极核融合。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合子,并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中央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并发育成胚乳。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型。5、南蛇藤胚乳的发育类型为细胞型。初生胚乳核不经过休眠立即开始分裂,到合子分裂时胚乳细胞以达数百个。6、南蛇藤胚珠发育的开始略迟于花药发育。雄花发育到单核小孢子时,雌花才开始发育。雄蕊散粉时,雌花处于二核胚囊与成熟胚囊之间的阶段。胚囊的成熟发生于散粉后第4~6天。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在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上,对大兴安岭地区松岭林业局壮志林场貂熊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并建立研究区域植被分布数据库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应用模糊赋值求积法建立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对研究地区的貂熊生境做出初步评价,并探讨有效的保护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貂熊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人类干扰,其次是水源和隐蔽条件,以及海拔和坡度。大兴安岭东坡南部貂熊冬季偏好栖息在海拔600-8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铵转运蛋白(ammonium transporters,简称AMT)基因在众多生物中被克隆与鉴定,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细胞及动物的细胞膜上主动转运铵离子的载体,分子量约为48kDa,含有10-11个跨膜域.不同氮素条件下,铵转运蛋白基因通过转录调控表现了对铵离子吸收转运的不同特点,使植物根系在较宽的浓度范围中吸收铵离子,对作物能合理有效的吸收氮素,为农业生产粮食增收提供了有利保障。本研究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