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MIMO系统能效优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duohu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完成数据传输,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系统可以将波束能量集中到很小的空间区域,从而节省发射功率并降低对非目标用户的干扰,因此可以实现比传统MIMO系统更高的能量效率,是重要的5G (5 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候选技术。随着全球变暖的不断加剧,能效优化成为科研和工程实现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由于大量射频链路消耗的功率较大,使用所有天线完成数据传输会造成能效损失,另外,系统复杂化为能效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空间,因此大规模MIMO的能效优化问题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重点关注考虑射频链路功耗的天线选择问题以及天线数、用户数和发射功率联合优化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对低复杂度天线选择算法进行了研究。针对大规模MIMO系统天线数目较多,天线选择复杂度较高的问题,首先介绍了一种以最小平均误差作为目标函数的上行天线选择算法,该算法可以转化为一个稀疏近似问题,并通过现有成熟的稀疏近似方法进行求解。基于稀疏近似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MIMO多用户系统的天线选择算法,该方法利用大规模天线阵所能获得的信号分集,以信道矩阵作为测量字典,通过稀疏近似方法求解低相关性的天线集。该方法考虑天线相关性,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性能优于不考虑天线选择的低复杂度天线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天线相关性越强,该算法的性能优势越明显。2.对迫零(Zero Forcing, ZF)预编码方式下的天线数、用户数和发射功率联合能效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ZF预编码方式下遍历能效的分析,结合分式优化算法,给出了多用户场景下的天线数、发射功率和用户数的联合优化方法及其退化形式。在优化过程中,发射功率和天线数优化问题均可转化为一种可以快速求解的形式,且满足相互迭代的条件;用户数优化问题也可以通过二分法来求解;三者的联合优化也可根据由表达式得出的性质进行简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相关和非相关信道下均可实现近似最优的能效。3.对最大比发射(Maximum Ratio Transmission, MRT)预编码方式下的天线数、发射功率优化算法进行研究。根据ZF预编码方式下的联合优化方法的思路,对MRT预编码方式下的遍历能效进行推导,给出了MRT预编码方式下应用该方法的相关证明及方法的具体形式。本文对多用户系统和单用户系统两种系统模型均进行了研究,对于单用户系统,考虑了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已知和未知两种场景。
其他文献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中,影响通信质量大体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微波收发系统本身的物理参数;二是无线传输部分。本文研究了造成这些衰减损耗的物理成因和理论,介绍了对流层中
全自动气相色谱仪是上海市科委公开招标的技术攻关项目,本文在该色谱仪研究开发和工程实现的基础上,介绍了GC2002A气相色谱仪嵌入式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及色谱工作站的开发研制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的网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而对网络设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Motorola公司生产的PowerPC系列网络通信处理器以其功
无线局域网作为蜂窝网的重要分流形式正向着可运营的公众无线网络演变,为了满足人们对爆发式无线终端及新兴多媒体业务的需求量,具有更高传输速率的链路和高区域吞吐量的网络
计算机视觉是用各种成像系统代替视觉器官作为输入手段,由计算机代替人脑来完成图像的处理和解释工作。本论文分析了利用计算机视觉来检测车辆流量的整个过程,着重对车辆的实时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是一种实时测量目标散射回波系数的通道和参数双高的雷达成像系统,因此获得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互联网用户数量的飞速增长、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类型的日益丰富,使未来互联网如何合理控制和管理网络资源、保证网络的性能,从而提供稳定的服务质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
近年来网络中的业务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网络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波分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被广泛采用。但是当前WDM仅仅是工作于骨干网的实现点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