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次级债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工具,近年来得到了国际银行界的广泛认同,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加强,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逐渐成为限制各银行经营业务快速扩张的紧箍咒,因此次级债的开闸为商业银行快捷、持续地补充资本金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本文正是以次级债这一在我国还属较新的融资工具为对象所做的研究。在第二章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第三章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的设计特征,主要包括债券的期限设计、定价方式、投资主体等内容,进而将我国次级债的设计特征与主要发达国家(地区)商业银行次级债的设计特征加以比较,总结国际商业银行次级债设计特征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次级债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在此基础上,第四章从银行资产状况和次级债产品设计特征两方面对次级债券风险抵御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采用Eviews5.0运用最小二乘(OLS)估计,将收集到的债券样本作为截面数据,研究对象为我国十三家银行34个次级债券样本,样本的统计期间为2004年到2009年。分别提取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发行期限和发行规模作为风险指标做相关性检验,验证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风险抵御能力。通过考察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风险指标与利差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中美次级债券利差—风险模型的实证结论的比较,为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的风险抵御情况寻找经验证据。文章最后就我国应如何提高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风险抵御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