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抗氧化剂被加入食品中,以阻止或延迟由于食品的微生物、酶或化学变化造成的营养损失,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质量。但违规使用或超限量食用抗氧化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等,与蛋白质的结合机制密切相关。血清白蛋白(SA)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是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储存和转运蛋白。若抗氧化剂与SA的结合作用强,则其在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慢,半衰期增加,甚至会导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氧化剂被加入食品中,以阻止或延迟由于食品的微生物、酶或化学变化造成的营养损失,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质量。但违规使用或超限量食用抗氧化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等,与蛋白质的结合机制密切相关。血清白蛋白(SA)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是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储存和转运蛋白。若抗氧化剂与SA的结合作用强,则其在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慢,半衰期增加,甚至会导致副作用。另一方面,抗氧化剂与SA的相互作用会影响SA的构象,影响载体蛋白的正常功能。研究抗氧化剂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为进一步了解抗氧化剂在机体内的副作用,以及抗氧化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多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三种结构相似的没食子酸酯类抗氧化剂,没食子酸丙酯(PG)、没食子酸辛酯(OG)、没食子酸月桂酯(DG)与BSA的结合机理,讨论了三种没食子酸烷基酯的结构与BSA构象变化之间的构效关系。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没食子酸烷基酯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在298 K下,PG、OG、DG与BSA结合常数Kb分别为(2.80±0.15)×104L·mol-1、(7.32±0.16)×104L·mol-1、(3.26±0.14)×105L·mol-1。热力学参数和位点竞争实验表明,三种没食子酸烷基酯都结合在BSA亚域IIA的位点I,均通过疏水作用与BSA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复合物。同步荧光光谱、3D荧光光谱与红外光谱证明三种没食子酸烷基酯都诱导BSA的构象发生变化。没食子酸烷基酯的基本结构是引起BSA荧光猝灭和构象变化的主要原因,DG与BSA的结合力更强,对BSA构象的影响更大。但结构的差异影响了没食子酸烷基酯与BSA结合构效关系,碳链的长度是影响构效关系的主要因素。研究了抗氧化剂乙氧基喹啉(EQ)与BSA的结合机理,以及β-环糊精对EQ与BSA结合的调控作用。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EQ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298 K温度下的Kb值为(1.24±0.04)×104L·mol-1,ΔH值为(-116.1±7.07k J·mol-1),ΔS值为(-312.22±23.08 J·mol-1·K-1),说明EQ与BSA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当EQ与β-环糊精共同与BSA作用时,EQ与β-环糊精竞争结合BSA,这种竞争作用降低了EQ单独与BSA作用的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但并没有改变EQ与BSA的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β-环糊精减弱了EQ与BSA的结合力。
其他文献
CO_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每年的排放量都在递增,打破了能量收支的平衡。能量过多的累积会导致全球气候的变暖,严重破坏了生态坏境,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恶劣的影响。在倡导“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有效的方法将CO_2转化成对人们实用的产品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从CO_2出发,通过绿色化学反应途径合成新型的表面改性剂,对玄武岩纤维(BF)进行改性来增强尼龙-66(P
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结构通常是软质材料,例如天然橡胶、液晶、水凝胶和生物皮肤等等。相比于传统的硬质材料(如金属、陶瓷等),软质材料具有大变形、低噪声、轻质和价格低廉等优点。介电高弹体是一种典型的软电致活性聚合物材料,因其质量轻、价格低、弹性能密度高、机电转换效率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类机器人、驱动器、能量收集装置、传感装置等智能器件应用方面。介电高弹体在力电耦合作用下常常伴随着失稳现象的发生,导致材
材料热物性参数是表征材料性能的基本参数,对热物性的研究在材料的合理利用和提升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导热系数、比热容和热扩散系数通常作为材料中最常见的三种热物性参数。材料热物性参数的测量通常是利用实验中的稳态法和非稳态法测得。稳态法原理简单,计算方便,但是测量时间较长,辅助设备复杂,计算过程忽略热损失等使得测量误差增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使用稳态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固体合金材料导热系数和热
模具制造业是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大量的数控加工机床与其他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对模具车间的生产进行高效率的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突出。模具企业具有单件小批量生产特点,模具订单的随机性和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模具生产车间的整个生产流程不能得到最有效最及时的管理和控制,因此模具车间的生产管控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模具企业的调研,与对模具车间生产业务与管理流程的分析上,本文重点研究内容如下
增减材复合制造是一种新兴的绿色制造方式,充分体现了激光熔覆增材制造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的优势。增材制造技术突破了传统“减材制造”技术的束缚,“从无到有”的制造理念实现了复杂结构零件的快速制造。但逐层堆积的制造方式无法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需要通过后续机械加工来保障零件的生产质量满足技术要求。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在高压和冲击作用下工作,易产生裂纹及磨损等损伤形式。采用基于激光熔覆的增减材制造
压铸模具大型化是我国压铸行业发展新态势,受限于高昂的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高效完善的压铸模具运行维护系统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深度推进,压铸企业纷纷着力于数字化转型。压铸模具作为压铸企业生产的关键设备,大部分企业仍缺乏有效的运行维护技术方案。本文针对压铸模具运行维护需求,结合压铸生产工艺特点,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实现压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对零件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镍基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抗氧化、耐腐蚀性等特点,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恶劣的环境,成为热门零件加工使用材料,但其在加工过程中热导性能差、加工硬化严重、加工效率低、刀具磨损严重,是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技术在加工过程中具有切削力小、切削温度低等特点,可以很好解决难加工材料问题。加工完成后工件表面质量对零件的工作性能和服役时长有
为避免汽车模具过早失效,可以对其进行表面强化。激光淬火能使模具表面硬度提高的同时还能保持模具内部的良好强度和韧性,还可以提高模具的疲劳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冲击韧性,最终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而影响这些性能的主要因素就是激光淬火工艺参数。本论文以2738模具钢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各项工艺参数对淬火质量的影响,构建了一定工艺参数范围内的数学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上海新时达SR20六轴
近年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用于生产制造的数控加工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逐渐向智能化、精密化、节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现代化生产要求。在各种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镗削加工作为孔加工的关键环节被广泛应用。镗削时,工件被夹具固定在工作台上,通过工作台控制移动,镗刀刀片装夹在刀杆上,由机床主轴带动旋转,刀具和工件发生持续接触摩擦,导致接触区域温度升高,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的刀具和工件
本文针对当前转子轮盘疲劳寿命预测中描述平均应力松弛存在的不足,结合某汽轮机一体化转子的抗疲劳设计,采用局部应变法,并结合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八级背应力Chaboche模型,研究建立考虑平均应力动态松弛的转子轮盘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为汽轮机一体化转子抗疲劳设计提供更准确的寿命预测方法。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际意义。首先开展了某轮盘材料(25Cr XXX)的光滑试样脉动疲劳试验,研究了材料的循环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