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渣碳酸化过程中碳酸钙生长与性能关系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634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渣中含有多种碱性含钙矿物,使其具有较高的固碳潜力。通过碳酸化可制备出力学性能良好的钢渣建材制品,但产物碳酸钙对制品强度增长的贡献机制尚不清晰,对碳酸钙的晶体生长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自然界成岩过程。此外,碳酸化对钢渣浸出液pH的中和作用有助于提升钢渣制品的环境友好性。本文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以β-C2S及C3S为主的硅酸盐相的碳酸化是钢渣碳酸化制品强度的最主要来源,这得益于碳酸钙的生长对微观结构的改变。β-C2S及C3S碳酸化过程碳酸钙具有类似的生长规律,可生成结晶良好的呈单晶结构的方解石。反应初期,菱形块状方解石由无定形碳酸钙转化而来,其表面覆盖的球型纳米粒子,使颗粒比表面积增加从而促进碳酸钙的进一步沉淀,同时起到晶核作用促进矿物的后续水化。在反应的稳定阶段(阶段Ⅲ),放热不明显,但方解石颗粒尺寸快速增加,方解石颗粒间堆积紧密,呈现出明显的机械咬合现象,产生有力的晶相胶结作用,形成致密的碳酸钙骨架,显著提升基体强度。β-C2S的碳酸化伴随方解石晶粒尺寸的增加(从50nm到107nm)、颗粒尺寸的增加(从64nm到1800nm)及热力学稳定性的提高(从698℃到810℃),最终固化强度达到127MPa。2)钢渣的组成矿物碳酸化性能存在较大差别。本文通过碳酸化热的新方法及反应动力学分析实现对钢渣中矿相碳酸化放热量、反应速率、程度的精确评价。从矿物溶解行为角度揭示影响碳酸化速率及碳酸钙生长的原因。矿物的碳酸化性能受其溶解性能控制,浸出液的Ca2+离子浓度、浸出速率及溶液pH决定碳酸钙的过饱和度,影响碳酸钙的成核和生长过程。浸出液pH和Ca2+离子浓度越高,对应矿物碳酸化放热越剧烈,碳酸化速率越高,越有利于方解石型碳酸钙的生成,但单个方解石颗粒尺寸和晶粒尺寸更小。因而水化产物的碳酸化速率通常高于熟料相,表现出更高的CO2固定能力和更高的碳酸化放热量。例如,CH和C-S-H碳酸化最初阶段生成的方解石的晶粒尺寸较其他矿物最小,这是由于其碳酸化速率较高,产生更多的成核位点,使最终生成的方解石颗粒尺寸最小。同时,方解石颗粒独立分布,未能形成碳酸钙骨架;除CH转变为碳酸钙固相体积增加12%外,水化产物C-S-H、C4ACH11、C3AH6碳酸化伴随结晶水的脱去,固相体积的收缩,造成基体的开裂,严重限制强度的发展。CH和C1.75SH生成的方解石颗粒尺寸分别为217nm和535nm,固碳量分别为668g/kg和41 1g/kg,碳酸化热流峰值分别为629mW/g和494mW/g。3)钢渣浸出液的高pH使其对环境存在潜在威胁。本文分析了钢渣碳酸化过程矿物演变规律及其对浸出液pH、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化可以显著降低钢渣溶液pH(从12.73降至9.36)。当pH<10,由于缺少CO32-,使碳酸化反应不能完全进行。碳酸化可有效提高硅的浸出。原钢渣浸出液pH和Ca2+浓度由溶解度最高的Ca(OH)2控制;随碳酸化程度提高,pH和Ca2+浓度逐渐趋近于饱和碳酸钙溶液,硅的浸出则由生成的硅凝胶控制。在碳酸化钢渣的后续长期水化过程中,溶液条件使碳酸钙包裹层部分从颗粒表面脱离,促进剩余碱性矿物的溶解及水化,导致pH回升。碳酸化提供基体的主要强度,后续水化速率虽然受到碳酸化的阻碍,但仍可使强度进一步提升,归因于生成的结晶不良/良好碳酸钙、C4ACH11对孔隙结构的改善。碳酸化养护钢渣制备建材制品可实现二氧化碳的长期有效固定;钢渣早期反应活性的提升;制品强度显著提升、密度的降低、安定性不良问题的解决、同时使浸出液pH降低、起到固化部分有害元素的作用;因而在处理和利用钢渣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及经济环境效益。采用各矿物分别的碳酸化研究方法有利于更深入的理解钢渣复杂体系的碳酸化性能。揭示矿物中元素的浸出行为与碳酸化反应放热规律以及产物碳酸钙的晶型、尺寸三者的关系。有助于实现对矿物碳酸化反应进程的控制以及对产物碳酸钙晶型、尺寸的调控,从而制备出更有实用价值的功能性材料。
其他文献
双开口气波制冷机是一种以双开口气波管为核心部件,利用非定常波使两股气流进行能量交换,实现气体冷热分离的新型膨胀制冷装置。由于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转速低、可带液等优点,故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前,此类制冷机等熵膨胀效率可达65%。气波管内非定常流体与管壁间存在脉动流固传热现象,是造成等熵性能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对于小流量、大膨胀比的制冷机,影响尤为显著。深入研究双开口气波管脉动流固传热与制冷强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加速进行,在工业生产、经济活动、气候变化、能源生产分配、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中都产生了大体量、多类别、多维度的海量数据。其中,时间序列数据能够客观有效的反映各领域中不同现象和活动的变化过程,其背后蕴含了丰富的演变规律。对这些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便可从中学习和总结出相关的数据变化规律,而若能有效的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将其运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中,便可实现优化资源
光纤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操作简单及可在线检测的光学检测技术,并且具有免标记、不破坏样品成分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医疗诊断和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葡萄糖、氨基酸和重金属离子等生物活性分子和离子作为诊断疾病、监测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标志物,在生命体中的含量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生物活性分子和离子的高精度动态检测对实现相关
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设备接入配电网,推动着配电网向分布式、共享式、供电商和用户双向互动的智能配电网方向转变。新型配电网庞大且复杂,传统集中式保护和控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分布式保护和控制方法具有逻辑简单、可靠性高和扩展性强等优点,是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方向。但是,分布式算法依赖通信和决策去中心化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建模和仿真的基础,使得原有分析方法不再有效,智能配电网分布式
目的:MYC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在MYC诱导的肿瘤模型中阻断其表达时,肿瘤生长会出现抑制甚至完全衰退,这提示靶向MYC可有效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然而,直接靶向MYC的抑制剂目前没有开发成功,间接靶向MYC成为替代策略。MYC高度激活诱导癌细胞G1期检查点失活和基因组不稳定性上升以促进肿瘤发生,但也导致肿瘤细胞内复制压力过高。为了逃避过度的复制压力引起的细胞凋亡,肿瘤细胞会更加
农药创新对于虫害防治至关重要,现有的化学农药面临着产生抗药性快、人畜毒性大等一系列问题,究其根源在于靶标种类单一,因此农药创新的关键在于靶标创新。昆虫的生长发育伴随着周期性的几丁质重塑过程,对昆虫几丁质代谢系统中的关键酶进行干扰被认为是虫害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昆虫体内,参与表皮几丁质降解的关键酶主要为糖基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包括几丁质酶Ⅰ号酶(ChtI)、几丁质酶Ⅱ号酶(ChtⅡ)和几丁质酶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onocytogene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由其引发的李斯特菌病已经对人类健康和安全产生了严重危害。该菌除了能在低温、酸性或者高盐分等环境中生存,又能粘附于食品加工设备表面形成难以清除的生物膜。本研究选取中国的14种主要柑橘栽培品种,提取其精油(Essential oil,EO)并分析组成成分,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精
驾驶员监控系统可有效提供有关驾驶员注意力、车辆操纵和控制状态等参数的重要信息,而识别系统往往都需要专用的高成本设备才能达到识别性能。现如今,除了使用传统的摄像头或可穿戴设备,用于驾驶员状态和手势监控方面等无线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WiFi信号的细粒度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普遍存在,受此启发,我们利用WiFi设备,实现不需要携带硬件设备的低成本驾驶员状态和手势识别,此外,该方法不需要特殊的硬
与纯铝或铝合金相比,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RAMCs)因具有较高的比刚度和比模量、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良好的高温性能和抗蠕变性能及较好的耐磨损性和抗疲劳性能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汽车及电子等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PRAMCs的应用范围被进一步扩大,各领域对PRAMCs的比强度、比刚度和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要求,由PRAMCs构成的重大装备核心部件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