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习者学习行为的驱力,它可以激发学习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在教育心理学中是个亘古不变的问题。从早期弗洛伊德的本能论、马斯洛的需要论,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洛克的目标论、韦纳的归因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等,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层出不穷;而在教育教学中,不同的研究者也构建出一系列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模型,比较著名的如凯勒的ARCS动机设计模型、沃德科沃斯基的TC动机模型、Ames的TARGET动机设计模型等。网络学习共同体指的是由于共同目标、共同兴趣爱好等所结成的学习群体,成员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使得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作为参与主体,成员对共同体具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感、心理归属感,以及责任感。要使得学习共同体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考虑如何激发共同体成员的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本文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分析,查阅相关文献、选取案例观察与体验、进行网络调查、网络访谈等一系列研究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共同体一词的发展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共同体”一词最早来源于社会学腾尼斯的研究,最初是作为“社会”一词的对立面而存在。滕尼斯用共同体来强调人与人之间共同的精神意识及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在腾尼斯思想传播的同时,受不同国家、地区状况,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路径,以及翻译的影响,该词的涵义几经变化。当代信息社会下再来探讨共同体的概念,已经大不同于当初腾尼斯所提的古老的共同体,其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意义上的共同体,是个体寻求独立和归属两个方向的张力。”2.国内外关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和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构成策略与构建模式上,更深层次的研究表现为研究共同体内成员之间的交互,以及与本研究相关的成员激励等。国内外对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动机理论研究、动机模型研究、网络教与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成人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等。3.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基础及其指导作用社会建构主义的思想,为个体成长和共同体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与其所处的社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人类学情境学习理论中的“实践共同体”思想为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参与主体合法的边缘参与提供了参照,任何时刻共同体内都同时存在着新手、老手与专家等角色,随着参与的深入,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会相应发生转变;根据群体动力理论,人们结成的群体是处于不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群体目标、规范等不仅影响群体成员的发展,也影响群体水平与群体绩效,考虑如何激发学习共同体参与主体的学习动机,应有效利用群体的激励作用。4.动机模型的直接指导作用借鉴TC动机模型的时间序列特征,激发与维持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参与主体的学习动机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自发阶段的动机激发策略、主动参与阶段的动机维持策略、共同努力阶段的动机强化策略;同时,借鉴文化回应性教学激励模型的四个动机条件,可以认为: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共同体归属感的建立是参与主体学习动机的开启;积极参与是维持参与主体学习动机的保障;成员之间由交流、对话、协商所实现的意义建构与强烈的学习意义是主体学习动机的源泉;参与主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及时反馈是使共同体充满活力、茁壮成长的主要动力。5.激发与维持网络学习共同体参与主体学习动机的策略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与设想,本研究对如何激发与维持网络学习共同体参与主体的学习动机,给出一些有意义的且可行的动机策略:准备主题学习资源吸引人员加入、鼓励共同体成员多方面共享信息、设立奖惩规范营造激励环境、运用“榜样激励”提高成员参与积极性、善用提问引发成员讨论、体验学习变化丰富成员学习进程、帮助成员体验学习成就感、促进成员形成心理归属感、培养成员生成对共同体的责任感。6.网络学习共同体参与主体的学习动机个案研究结合文化回应性教学激励模型的四个动机条件,自编《“教育技术思考”会员的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对本研究所选具体案例中成员的动机现状进行实证调查,调查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表明:性别、浏览频率、注册时间长短、职业等因素对成员的学习动机有较大影响;随后,采取访谈法对管理人员就论坛在激励成员积极参与方面所做的努力做了深入访谈,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重视培养成员责任感,增强“共同体意识”;引入学科专家,注入新鲜空气;发挥群体力量,促进群体智慧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