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增长水平与科研水平息息相关,高校作为科研活动的主力军,肩负的责任与义务不容忽视。一方面,高校在寻求科研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国家立法、学校重视、科研部门积极作为、师生共同参与等,科研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其中一个重要支持性环节。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而言处于同等重要地位。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增长水平与科研水平息息相关,高校作为科研活动的主力军,肩负的责任与义务不容忽视。一方面,高校在寻求科研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国家立法、学校重视、科研部门积极作为、师生共同参与等,科研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其中一个重要支持性环节。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而言处于同等重要地位。但民办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科研工作瓶颈。因此,民办本科高校在谋求科研发展的过程中,该如何从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着力,成为本研究的关注点。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回顾与数据解读,阐述了高校科研管理、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对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从科研管理机构设置、科研管理制度内容及成效等方面,对江西省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管理制度现状做出整体分析,并依据当前江西民办本科高校科研所呈现的劣势,科研管理制度角度分析问题所在,为后续通过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大对于科研活动的管理和支持力度提供基础。随后,结合问卷调查方法对江西省C高校科研管理制度进行个案研究,总结出江西省民办本科高校当前科研管理制度需要改进的三个主要缺陷:(1)科研经费金额较少,但使用限制多,预算项目设置的僵化、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2)科研人员考评与激励制度仍不完善,考评标准数量化、等级化的指标设计并不合理,物质激励占据绝对主导地位;(3)科研管理理念不够与时俱进,科研制度体系未能很好地指导各个相关部门在科研管理环节协调配合,协力合作。
最后基于制度理论、激励理论与协调理论,对当前江西省民办本科高校科研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两方面建议:(1)优化科研管理制度,丰富内容,落实执行;(2)搭建规范化的优质科研平台,打造良好科研生态圈,提升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其他文献
国家将“三项补贴”合并成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而农地有序高效流转是实现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期望探究补贴政策对农地流转经济效益的影响及作用路径,为补充完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提供依据。 本文首先运用规模经济理论、激励理论、农户经济行为理论规范性分析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农地流转经济效益的影响,并构建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影响农地流转经济效益的理论框架;其次基于新疆奇
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发展,面上的扶贫与“输血式”扶贫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探索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造血式”扶贫方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就业扶贫作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能够带领贫困劳动力快速脱贫致富,聚集多元主体、整合多元力量的就业扶贫方式是当下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期的必然选择。 本文以新疆和静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参与式扶贫理论、合作型反贫困理论和绩效评价理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扩大轮作休耕试点”,作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轮作、休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耕地污染,加之耕地保护的约束性政策,导致耕地不堪重负,耕地质量下降,耕地布局弱化,因此,耕地休耕政策的实施是让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休耕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整体耕地的肥力与生产能力,以达到耕地总体生产能力提升,以及还生态青山绿水的目的
中国覆盖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脆弱区,基本涵盖了全球各地的生态脆弱类型,是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最为显著的国家。我国土地生态脆弱性表现显著的区域重点分布在北部干旱区、长江部分流域以及青藏高原。其中,叶尔羌河流域土地生态脆弱性最具代表北部干旱区特征,叶尔羌河流域作为我国第四大灌区,其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充分涵盖了我国所有类型的自然脆弱条件,且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趋于基本水平,可以表征我国特殊的土地生态脆弱环
耕地保护是我国重要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此我国实施了许多扶农惠农政策激励农户积极保护耕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的政策效能逐渐降低,为了引导与激励农户持续进行耕地保护,2016年我国进行了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以往的农业补贴政策调整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作为现行农业补贴政策体系主要组成部分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其政策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农户积极进行耕地保护。 本文首先在农户激励理论、农户行为理论
就业扶贫是巩固脱贫成效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扶贫方式之一。长期坚持以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来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过程中,就业扶贫有助于促进脱贫步伐,是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当地劳动力丰富优势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之举。2016年将转移就业脱贫列为专章之后,就业扶贫问题成为热点研究问题。目前因针对就业扶贫的研究集中在定性、宏观分析的居多而使从定量和微观层面出发
加纳在国内建立了国家健康保险计划(NHIS),以期提高全体民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纳国家健康保险计划(NHIS)采取了拨出大量财政资金、保证弱势群体等措施来扩大了整体覆盖范围,其融资结构也日趋合理,但加纳国家健康保险计划(NHIS)参保情况整体却不乐观。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加纳国家健康保险计划(NHIS)的特征,探究影响加纳国家健康保险计划(NHIS)参保率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运用决策理论、
为有效解决土地存在的不协调、不包容、不公平等问题,将包容性思想和土地问题进行探讨,开展土地利用包容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立足南昌市土地利用现况,寻求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健康、包容的“南昌样板”,对南昌市统筹城乡发展、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解决土地不包容问题、构建美丽南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南昌市需解决的实践问题之一。 以南昌市为例,在包容性增长理念、城市包容性、土地利用包容
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以生态绿色保护为前提,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我国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的重点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在国土空间上的冲突矛盾,规划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分区和相应配套的空间开发利用政策,已经开始越来越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和研究内容。 本文在收集已有资料和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宜黄县作为研究实例,结合主体功能区视角,以
随着工业化经济的高速飞跃,城市化不断推进,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耗剧增,大量的包括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碳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我国大气污染状况严重恶化,重度污染天气频发。目前中国大气污染集中体现在为城市群空气污染,标志着我国已经由煤烟型污染发展为复合型大气污染,污染范围更是呈现区域性特点,尤其以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PM10等为主要污染物的区域复合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