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规模光伏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我国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二氧化碳减排和水资源供应的双重压力日益突出,科学评估我国光伏的发电、减碳和节水潜力对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针对我国太阳能资源潜力的评估普遍存在着考虑因素较少和精度不高等问题,且仅有少数研究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对光伏发电在减碳和节水方面的效益进行核算。本研究以大规模光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光伏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我国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二氧化碳减排和水资源供应的双重压力日益突出,科学评估我国光伏的发电、减碳和节水潜力对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针对我国太阳能资源潜力的评估普遍存在着考虑因素较少和精度不高等问题,且仅有少数研究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对光伏发电在减碳和节水方面的效益进行核算。本研究以大规模光伏发电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高分辨率多因素耦合的太阳能资源潜力评估模型,精确地计算了地理因素和技术因素制约下的大规模光伏发电潜力,创新性地绘制出省级尺度的发电潜力分布,并针对不同土地筛选标准和技术情景下的潜力差异开展了敏感性分析。接着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法细致地核算了我国大规模光伏发电的减碳强度和水耗强度,在省级分辨率上绘制了我国大规模光伏发电潜力替代现有电力供应情景下的协同减碳潜力和节水潜力地图,并进一步开展了碳-水联结综合指标的计算。最后,基于我国2030年减碳目标和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开展了情景分析和结果讨论。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规模光伏的装机容量潜力为1.41×105 GW,年均发电量潜力达1.38874×1014 k Wh,等同于2018年我国电力消费总量的20.3倍。在省级分辨率上,西北五省与内蒙古的发电潜力占全国潜力总值的86%,而八个沿海发达省份仅占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有49%适宜发展大规模光伏的土地拥有小于3度的地表坡度和1600 k Wh/m2的年均光照资源,占发电潜力的55%。此外,光伏的光电转化效率在14%到24%的区间内每增加1%,潜力增加6.76×1012k Wh至1.04×1013 k Wh,相当于2018年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0.99至1.52倍。生命周期分析结果显示大规模光伏发电的耗水强度为0.75 L/k Wh,显著低于传统燃煤发电。在大规模光伏发电潜力替代现有电力供应的情景下,减碳潜力的结果显示我国在2015-2017年大规模光伏发电分别存在2.72×109 t、2.93×109 t和3.06×109 t的减碳潜力,分别占当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9.43%、31.84%和32.94%,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在2030年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密度将会降低63%至68%,足够支撑我国履行减碳承诺。节水潜力的结果表明在2015-2017年大规模光伏发电存在分别2.29×1010 m3、2.44×1010 m3和2.58×1010 m3的节水潜力,占当年全国水资源供应总量的3.75%、4.04%和4.27%及工业供水总量的17.14%、18.67%和20.20%。碳-水联结综合指标计算结果显示福建和广东两省能够实现减碳和节水效益的双赢,而其余沿海发达省份受不充分的发电潜力所制约,减碳潜力和节水潜力最低。中南和西南地区省份的节水潜力较高,但减碳潜力较低,中国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尽管西北地区的节水潜力绝对值较低,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的结果表明这些节水潜力会为西北当地稀缺的可用水资源带来最为显著的积极效益。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建议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合理选址和传输侧特高压电网建设应并重,并进一步促进光伏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提高和组件占地的集约化利用,同时建议将区域水资源禀赋作为布局大规模光伏供应链的重要考量因素,并大力推广电站废弃阶段的回收再利用技术。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各个领域的科技都在快速发展,机器翻译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译者开始采用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MTPE)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翻译。MTPE模式综合利用了机器翻译的高效和人工翻译智能、灵活的优势。笔者在中国日报实习期间,采用了 MTPE模式翻译了大量的《经济学人》文章,MTPE模式的应用既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也保证了新闻翻译的质量。本报告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篇章层面总结了机器翻译在翻译《经济
本文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氯化铁为氧化剂,使3-甲基噻吩直接氧化聚合并探索了聚(3-甲基)噻吩(P3MT)的最优合成条件。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3-甲基)噻吩修饰的铂电极(P3MT/Pt)。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衍射(XRD)分析等实验研究方法对P3MT/Pt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CV)法和电流-时间(j-t)曲线法研究了 P
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最优控制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制导与控制、电力系统、路径规划及航天航空等工业领域中。目前国内外已经发展了多款最优控制问题数值求解器,处理的控制优化问题的动力学方程均为显式表达。但随着工程问题的日益复杂以及可视化建模的应用,含隐式动力学方程的处理已经成为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关键阻碍。针对如何高效求解含隐式动力学方程的最优控制问题,本文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最优控制问
我国液化天然气储罐用9%Ni钢长期依赖进口,国内极少数几家具备资质的钢厂在批量生产中均遇到了性能不稳定、表面质量差、剩磁超标等问题,难以稳定批量供货。为此,宝钢提出了液化天然气储罐用Ni系低温容器用钢的开发计划,以适应国家能源发展的需求。本文以9%Ni钢为开发目标,开展了系列工作,拟为高品质9%Ni钢的国产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论文首先利用实验室真空冶炼炉和试验轧机,研究了不同成分体系和热处理工
目前,汽车用先进高强钢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而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简称Q&P)钢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汽车行业中,除了强度与塑性、韧性外,钢板的成形性能与点焊性能也影响着板材的使用。本文通过薄板成形试验机对980MPa的Q&P钢进行了各种成形实验,从胀形、翻边、弯曲、冲杯等角度分析了实验钢成形性能,并和同级别产品进行对比。使用交流电阻点焊机进行电阻点焊实验,利
教育是育人之本,人才是强国之基。2021年7月,国家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成为新时期教育战线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体育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对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检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了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建设策略,最后分析了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的应用,从收样管理、试验管理、报告管理、管理统计、业务监管、系统维护六方面进行阐述。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诗歌的王国。唐代诗风兴盛,除了诗歌本身发展的文学规律外,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也是促进唐诗发达普及的另一主要因素。我们在欣赏赞叹大唐诗歌辉煌的同时,也思索着唐代学童稚子的诗歌创作,是如何培训的?而科举考试下的学子们又是如何透过规范的学习来确保诗作合乎考试之基本要求。这些习诗过程与相关材料,传世载籍大多未见载录与流传。因此,尽管唐代诗风盛极一时,然而后世对唐时学童、举子习诗之
随着微电子领域的迅速发展,我国柔性线路板市场迎来新的增长空间,因此,在微电子器件工业中,对具有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合理的热膨胀系数的塑料基板的需求逐渐增多。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膨胀系数限制了柔性基板在加工过程中温度的选择及其应用范围。聚酰亚胺(PI)作为聚合物材料中综合性能最佳的材料之一,由于其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膨胀系数(CTE)的高度可发展性,使聚酰亚胺在柔性基板的开发应用过程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