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mTOR信号通路能否作为精神障碍治疗起效的生物学标记?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ins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精神障碍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不同精神障碍虽然症状表现不同但也有部分相同的症状。因此不同的精神障碍或许有部分共同的发病机制,如神经系统可塑性学说,便存在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治疗机制中。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与蛋白质的合成密切相关,在神经系统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mTOR信号通路参与到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治疗之中。而作为细胞内信号通路,目前已有许多动物实验在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中检测到该通路并研究该通路的表达。本实验通过检测抑郁症患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分裂症障碍患者PBMCs中的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以探究人PBMCs是否可以作为研究mTOR信号通路的外周来源,观察PBMCs中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在不同疾病组中是否有异常,并观察经过药物治疗后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是否有变化以及这种变化能否作为治疗反应的一个外周生物学标记。  方法:  本实验入组了年龄18到40岁的病人42例{抑郁症8例、双相障碍(躁狂)16例以及精神分裂症18例},在病人疾病发作期以及药物治疗缓解后分别用症状量表评估病情并抽取5ml外周静脉血分离PBMCs,同时入组17例正常对照组,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PBMCs里mTOR(akt/mTOR/s6k)信号通路的蛋白质表达。  结果:  PBMCs中 mTOR(akt/mTOR/s6k)信号通路蛋白质的表达在正常组与各个疾病组之间无差异,各个疾病组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是治疗前后mTOR(akt/mTOR/s6k)信号通路在PBMCs中蛋白质的表达无差异。  结论:  ⑴mTOR(akt/mTOR/s6k)信号通路可以通过western blot在人PBMCs中检测出来,人PBMCs可以作为mTOR(akt/mTOR/s6k)信号通路蛋白质的外周来源。⑵各个疾病组PBMCs中mTOR(akt/mTOR/s6k)信号通路相对于正常对照组不存在失调的情况,药物的治疗没有激活或者抑制PBMCs中的mTOR(akt/mTOR/s6k)信号通路。⑶结果提示不能将人PBMCs中mTOR(akt/mTOR/s6k)信号通路的表达作为区分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药物治疗起效的外周生物学标记物。
其他文献
本文分为以下两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 新型小分子药物JNJ-165抑制T315I突变BCR/ABL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前期研究已发现JNJ-165具有不依赖p53下调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问题。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新形式、新方法。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进度不同,多数高校开展效果不明显,主要面临学校重视不够、主体意识淡漠、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个性化指导等阻碍因素。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生涯规划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
摘要200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毕业生已经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或者继续深造。通过对他们初次就业设计相关问卷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本文针对目前学术界对民族院校信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研究不多不深这一现象,从民族院校信管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信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院校 信管专业 就业 形势 对策  中图分类
目的:  统计我院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并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2015年在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