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后,北京作为“首善之区”,被赋予“全国文化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京郊农村的红色文化就是北京文化的重要形态,也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京郊农村的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挖掘其中蕴含着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无论是对于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还是对于实现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红色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文化的形态看,既要保护好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也要保护好以非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从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看,既要着眼于保护,还要充分地利用;从主体看,既要利用政府、村委会、社会组织,还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从保护和利用的途径说,既要构建可行有效的合作共治机制,也要在聚焦在共治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共享,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本文以北京市M村为例,在调研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的前提下,利用社区发展模式理论,从社会工作参与、介入的视角,研究乡村红色文化的载体途径、主体参与路径、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等。北京市M村作为京郊重要的红色文化发掘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开发利用条件,目前M村已经将红色文化作为带动整个村子发展的支柱力量,红色文化带动了M村的旅游建设发展,为村子的经济扶贫迈出了重要一步,政府也对村子提出了整体的乡村建设规划,不仅仅是经济方面。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深度访谈的资料收集方法以及量表法、半结构式访谈法的测量方法,以北京市M村为研究对象,在社区发展模式理论指导下对该村的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参与到M村的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文化相关活动策划;通过社工的介入,在社区发展模式理论指导下计划了6次小组活动,以促进村委会、村民、社会组织三方参与到M村的红色文化保护利用中,推动M村红色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促进三方的参与首先要从意识上培养,可以分为参与主体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意识、参与意识与多方互动参与意识三个层面。主体对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意识主要通过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红色精神的宣传等方式提升;主体参与意识主要以提升个人自信感、责任感的方式增强;主体多方互动意识则通过三方主体共同促成M村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事务来建立。通过社工的参与、介入,村委会、村民、社会组织三方主体对于M村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自我认同感与归属感强烈增强的推动下,主体对于参与到红色文化建设的热情提升较大,主动性也较为提升。在乡村建设的战略背景下,为村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空间的同时,也让村民感受到了对于本村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的真正意义,最终营造一个美丽、和谐、富足,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