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海难叙事与英格兰民族国家构建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难叙事在西方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是人物进行远距离位移,代表其民族国家从海外获取蜕变契机的经典情节设定。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始于一场船难,终于再次登船,从而将一次跨国旅行一分为二,以米兰、那不勒斯和奥斯曼帝国的权力角逐映射十六七世纪英格兰的身份发展。自都铎王朝伊始英格兰逐渐唤醒民族意识把目光投向海平线,远洋航行成为其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海难作为英格兰民族所必须经历的海上挑战记录英格兰依托海岛地形,以海洋主权、海洋经济、海洋意识浇灌民族力量的构建过程。正文以海难发生的过程为节点分为三章,运用新海洋学思潮下的海难叙事和安德森的想象共同体理论对海难前、中、后期三个阶段涉及的早期现代英格兰民族国家隐线进行构建分析。第一章以海难发生前的海船为主要意象,分析英格兰逐渐觉醒的民族身份。船作为航海工具被想象为民族国家的具象,标志着英格兰民族主权和国家意识的形成。第二章以沉船为出发点,分析海洋想象对英格兰民族认同的促进作用。英格兰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在沉船中参与民族海洋话语权的建立,并推动英格兰国家身份的发展。第三章围绕海难后的荒岛,分析民族国家意识对海岛的投射想象,标志英格兰民族国家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剧中的海难包含民族发展所经历的从陆地到海洋再到陆地的螺旋式闭环,从而对英格兰进行完整的想象和构建。剧中海难作为海外角逐不可避免的风险和英格兰民族国家发展的缩影,从海洋视角对英格兰和早期不列颠进行构建,具有丰富的民族想象。幸存者在海难发生的不同阶段对干、湿客体的想象与英格兰民族国家的发展阶段相呼应,呈现海难参与构建英格兰的全过程。《暴风雨》中的海难反映十六世纪以降英格兰爆发增长的民族意识,从政治、经济和意识方面推进以英格兰为中心的新世界的崛起。
其他文献
1891年重庆开埠后,在渝的外籍人士开始逐渐增多,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受川渝地区的反帝反教会运动影响,重庆市外籍人口数量时有波动,但总体人数在100-200人之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地区的驻华外交机构、经济机构也随之西迁,重庆市外籍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到太平洋战争前,重庆外籍人数在300-400人之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主要的盟国,重庆的外籍人士进一步增加,到1944年7月,
学位
稀土熔盐电解渣是熔盐电解制备稀土金属及其合金过程中产生的稀土基固废,含有丰富的稀土、氟和锂等资源。本文综述了从稀土熔盐电解渣中回收再利用有价金属的技术现状,介绍了物理法、酸法、碱法等工艺存在的技术优势及问题,着重分析了浓硫酸焙烧和氢氧化钠焙烧产业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资源化回收稀土熔盐电解渣提供参考。
期刊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以宏大的社会场面、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对中下层人士的细致观察而闻名。但由于其作品晦涩难懂、篇幅冗长等特点,艾略特在国内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这也意味着她的作品中还有大量丰富的内涵亟待探索。作为艾略特的第六部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契》讲述了1829至1832年间外省小镇上的变化与进步,医学是其中重要的主题。艾略特通过小镇上的民众话语将医生误诊、肺炎实
学位
作为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罗马)悲剧,《科利奥兰纳斯》对罗马共和国初创期科利奥兰纳斯的沉浮命运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戏剧演绎,众多专家学者从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和政治体制等维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认知地图学视域下科利奥兰纳斯的路线认知图示(route schema)与不列颠身份建构二者之间的关联议题仍留有空白,由此构成了本研究的选题缘起。就理论基石而言,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克·约翰逊将空间经验的外化过程
学位
《亨利五世》被莎士比亚演绎成一场庆祝民族光荣的庄严仪式,其中充斥着的民族主义情结使伊丽莎白时期的观众陷入剧烈的民族激情的狂欢;莎士比亚再现的阿金库战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最辉煌,最值得英格兰人纪念的胜利。他在剧中构思了一个先抑后扬的戏剧走向,极力渲染大战前法国军队的优势和接下来英格兰军队的胜利,从而凸显亨利五世的伟大,英军的英勇,进而增强英格兰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归属已经成
学位
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对个体的生活和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是个体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以貌取人现象,即个体通过他人外在容貌吸引力推断其内部心理品质的一种心理倾向。以往研究发现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包含两种类型,一类是“美即好”刻板印象,即人们会将高吸引力面孔与积极特质联系起来,如友善的、温暖的、大方的;另一类是“丑即不好”刻板印象,即人们会将低吸引力面孔与消极特质
学位
吸毒是世界难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吸毒问题也随之程愈演愈烈趋势,伴随吸毒而引发的其他社会安全问题也愈发严峻,毒品问题的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重点工作,对现代社会治理提出严峻挑战,毒品治理的成败关乎平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对我国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提出巨大考验。日益严峻的吸毒现象就好比如是一个社会毒瘤,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顽疾,戒毒工作任重道远,管理过
学位
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与此同时,一大批战区的爱国企业家也随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面对后方的艰苦环境和薄弱的工业基础,他们利用战前积累奋力发展工业,其中湖北籍企业家资本雄厚且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后方经营了诸多事业,为持久抗战和推动后方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较少受到学界关注。旅渝鄂籍企业家合作创办的庆华颜料化学厂是西南地区化学颜料工业的首创,其经营者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同
学位
启蒙时期的现代性是现代性的萌芽阶段,正是在这个阶段,人更关注自我,也更有勇气运用理性。此处启蒙现代性意为启蒙时期肯定了现代性的启蒙作用。尽管现代性带来了种种进步,但不可否认,现代性也给人与社会带了负面影响。本文以笛福在1722年出版的《摩尔·弗兰德斯》为研究对象,对小说中的启蒙现代性所导致的消极因素进行批判。论文借助安东尼·吉登斯、马歇尔·伯曼和齐格蒙特·鲍曼的现代性理论,结合18世纪英国社会历史
学位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可知,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而道德作为人们热议的一个概念,其本身非常抽象,是人们用来判断是非曲直的一种行为或信仰,所以为了探究其本质,我们往往通过隐喻来得其全貌,即道德隐喻。事实上,关于道德概念隐喻这个话题,已经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维度出发做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语言视角、心理视角等等。而从多种维度出发的道德概念隐喻研究主要包括道德概念的黑白颜色隐喻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