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食品贸易全球化及食品加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食品安全问题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仍处于突出地位。消费者作为维护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自我保护行为决定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对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有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对消费者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行为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当前的食品安全背景出发,首先在国内外消费者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在武汉、北京和成都实地调查所得数据,构建了消费者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行为指标评价体系;其次采用熵值法对消费者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行为进行测度,深入分析了消费者自我保护行为现状;最后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了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和个人特征对自我保护行为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总体来看,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程度处于中上水平;在构成消费者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行为的三个维度中,消费者最注重家庭食品处理行为,其次是购买行为,消费者利用信息搜索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较弱。(2)分城市来看,北京、武汉和成都三个城市消费者在自我保护行为和购买行为上的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北京的消费者更关注食品信息搜索,成都消费者更关注家庭食品处理。(3)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水平对其自我保护行为有着显著正向的影响,且与处于高自我保护水平消费者相比,其他水平消费者自我保护行为对风险感知更为敏感;而在高水平消费者风险偏好对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在自我保护低水平和中高水平处,风险感知和风险偏好的交互作用对消费者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消费者个人特征变量中,性别、学历、家庭年收入和婚姻状况对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行为有着显著正向的影响,且随分位数不同而有所变化,家庭人数、年龄和居住状况等变量对自我保护行为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