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亚铁的离子选择性与H2S/CO2腐蚀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yu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油气田生产工业,硫化氢腐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人身安全,因此一直被研究者们所关注。硫化氢腐蚀较其他腐蚀更为复杂,原因是腐蚀环境的不同,钢铁表面会形成多种晶体结构的硫化亚铁。不同硫化亚铁构成的腐蚀产物膜对钢铁腐蚀行为的影响有着明显区别。腐蚀产物的离子选择性可以从离子迁移的角度解释腐蚀产物对腐蚀行为的影响。然而,关于硫化氢腐蚀产物离子选择性的研究并不充分,关键在于未针对不同晶体结构的硫化亚铁进行离子选择性研究。如果以硫化亚铁的晶体结构为桥梁,建立不同硫化亚铁的离子选择性与硫化氢腐蚀行为间的关系,非常有助于理解硫化氢腐蚀中复杂多变的腐蚀速率及局部腐蚀行为。同时,还可以使用离子选择性分析合金元素存在时材料的腐蚀行为。本论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内容、结果及结论如下。首先,对不同条件下P110的硫化氢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硫化亚铁晶体结构,离子选择性,腐蚀速率和腐蚀行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低硫化氢分压时P110表面的去顶八面体状立方Fe S为阴离子选择性。低温高硫化氢分压时P110表面的棒状陨铁矿为阳离子选择性。高温低硫化氢分压时P110外层的六边形片状磁黄铁矿和内层块状的碳酸亚铁均为阴离子选择性。高温高硫化氢分压时P110腐蚀产物外层为立方体状的阳离子选择性的黄铁矿,中层为磁黄铁矿,内层为碳酸亚铁。腐蚀速率及腐蚀产物膜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阳离子选择性的陨铁矿和黄铁矿会降低腐蚀速率并抑制局部腐蚀,但阴离子选择性的立方Fe S和磁黄铁矿不会抑制腐蚀,并会导致点蚀。第二,探究了不同晶体结构的硫化亚铁离子选择性差异的机制。使用透射电镜分析了不同硫化亚铁的晶体结构及暴露面,并通过晶体原子堆垛模型确定了暴露面的终止方式。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阴阳离子在不同晶体终止面上的吸附能,揭示了不同晶体结构的硫化亚铁呈现不同离子选择性的原因。结果表明:(1)立方Fe S晶体的原子堆垛模型为去顶正八面体,其主要暴露面(110)的终止方式为(110)-Fe-S。(2)陨铁矿晶体的原子堆垛模型为顶端带有正六棱锥的六棱柱,其主要暴露面(100)的终止方式为(100)-Fe(II)。(3)磁黄铁矿晶体的原子堆垛模型为邻边相等但对边不等的六边形片状,其主要暴露面为(001)的终止方式为(001)-Fe。(4)黄铁矿晶体的原子堆垛模型为立方体,其主要暴露面(001)的终止方式为(001)-S(Ⅱ)。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阴离子更容易在立方Fe S和磁黄铁矿表面吸附,因此立方Fe S和磁黄铁矿为阴离子选择性。阳离子更容易在陨铁矿和黄铁矿表面吸附,因此陨铁矿和黄铁矿为阳离子选择性。第三,从离子选择性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合金元素存在时,高锰钢在高温低硫化氢分压环境中腐蚀行为。通过测试腐蚀速率,分析腐蚀产物膜形貌、结构及腐蚀产物/金属基体界面,讨论腐蚀产物的晶体结构并测试离子选择性,总结了Cr、Ni和Al对高锰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低硫化氢分压环境中,Al或Cr会在腐蚀产物和基体界面富集形成保护层,降低均匀腐蚀速率。但Cl-会穿过阴离子选择性的腐蚀产物而在界面聚集,破坏局部的保护层而导致点蚀。而Ni的加入不会改变磁黄铁矿的晶体结构和离子选择性,因此对高锰钢的腐蚀行为无明显影响。此外,不同腐蚀时间的实验结果表明高温低硫化氢分压环境中初生腐蚀产物为磁黄铁矿。第四,进行了不同合金元素含量高锰钢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验证了合金元素存在时离子选择性对高锰钢腐蚀行为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1)Ni含量的高低不会影响高锰钢的腐蚀行为。(2)低Cr含量的高锰钢具有较好的耐高温低硫化氢分压腐蚀能力。然而,温度降低或硫化氢分压升高时,腐蚀转变为硫化氢控制时,均会加剧其腐蚀。(3)同时加入Cr和Al并不会提升高锰钢的耐蚀性能。此时界面处形成的保护层容易被阴离子侵蚀而转变为硫化物,丧失对基体的保护能力。
其他文献
油气勘探开发及输送过程均会涉及单相流、油水两相流乃至油气水三相流。基于管道运输不断增长的技术需求,既需要明确油水在管道内的具体相分布及压力降的情况,也需要明确油水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及机理,以科学地指导管道的设计及管理。这就需要不断发展实用且经济的新方法来提高油水两相流特征参数表征评价技术的多样化和高效化,进而丰富油水两相流动力学理论体系。本论文基于太赫兹光谱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开展了油水两相流流动特
原油在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进程中继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对低渗透油藏的不断开发,提高油藏采收率的难度要求开发一种替代的、经济有效的原油开采工艺。微生物采油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经济、环保的三次采油技术。本论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低渗透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特征,采用宏基因组学从微观方面研究了微生物降解原油的机理,建立了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石油烃降解菌芽孢杆菌属的定向激活营养体系
钻井过程中页岩与钻井液发生一系列物理与化学作用(水岩作用),诱发页岩从晶层微纳米裂隙发育成大尺度裂缝,进而导致井壁失稳。本文从分子动力学角度探索水岩作用下页岩劣化的微观机理和调控方法,为深层页岩井壁稳定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高温高压下页岩水岩作用劣化的微观机制实验表征了深层页岩粘土矿物的Mg或Fe取代特征,建立了考虑粘土晶格取代特征的页岩典型矿物水岩作用分子动力学模型,克服了传统模
由于孔喉细小,致密-低渗油藏开采中出现很多不同于常规油藏,且异于经典理论的异常现象。本文采用实验方法,探索致密-低渗油藏中气体扩散和润湿异常现象。攻克了致密岩心物性参数控制和制作的技术难点。通过对岩心砂配比、胶结剂用量、压制压力、固化压力等的优化,确定了致密岩心制作的工艺条件。高压压汞测试结果证明,人造致密岩心可以很好地模拟天然致密岩心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高压气体渗流实验表明,人造致密岩心与天然致
印度与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导致青藏高原产生了强烈的变形和断裂,造成了大规模的地表隆起、形变和断层运动。高原东南缘作为物质流通的管道,地质活动也极其剧烈和复杂,出现了地表抬升和地壳增厚等地质现象。一直以来,很多地球物理学家对该岩石圈的变形分布和形成过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动力学模型,但是对于造成这种地质现象的原因,以及碰撞作用下岩石圈的形变过程,仍然存在着争议。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局布设在云南、贵州和四川
致密砂岩油气作为全球重要的非常规化石能源领域,相继在我国及全球各大含油气盆地中已有重大发现,其资源潜力巨大。前人研究已经证实盆地埋藏过程的差异对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砂岩孔隙动力学研究对探索致密砂岩孔隙度演化过程和成藏动力学机制有重大理论意义。然而本领域存在以下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其一,目前砂岩压实过程及机制的研究仍沿用泥岩压实理论,并未考虑砂岩自身的特殊性开展砂岩压实的
停输再启动问题是含蜡原油管道安全运行的核心问题之一,一直备受管道运营部门以及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评估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一般需要借助于数值模拟手段,而含蜡原油长输管道往往成百上千公里,数值模拟耗时较长,为了缩短停输再启动的安全性评估周期,本论文从数学模型、离散求解、自适应方法以及GPU并行计算共四个方面开展了停输再启动高效数值方法研究。从三维停输再启动数学模型出发,通过合理的简化推导了伪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是一个整体含油气、局部富集的超大油气区。已有的勘探成果显示中下奥陶统具有储层控藏的特征,但是储层埋藏埋深超过6000m,经历了多期构造破裂和埋藏流体的改造,并且部分储层受特定岩性控制,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的不明确一直制约着研究区的勘探。为了找出研究区储层形成的关键时期与主要控制因素,本文利用地震属性、测井、钻录井响应和岩心孔渗特征分析储层类型与分布特征。利用Dunham分类对岩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是常规大中型气田的重要烃源岩,也是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有机质成熟度是页岩品质和油气生成评价的重要指标,由于下古生界缺乏镜质体,使得有机质成熟度的确定一直是有机岩石学研究的难点与热点问题。本文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岩石学光学反射率、低熟下古生界页岩与镜煤封闭体系共置热模拟实验、激光拉曼光谱等技术方法与手段,研
中原油田目前已经进入了高含水开发阶段,其中中渗复杂断块油藏含水为94%。由于对储层平面非均质性、水驱波规律认识不清,液流方向技术不成熟,造成了挖潜开发效果变差。为了提高水驱开发效果,需要对液流方向优化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本论文以中原油田具有代表性的高含水油藏文25东为研究对象,将数值模拟和最优理论相结合,实现油藏动态优化,量化油藏配产配注,实现地下流线合理分布,提高水驱开发水平。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