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是世纪之交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切实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长期以来,在特有的运行机制下,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了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的经营特点。这种经营方式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成本观念淡漠,忽视成本——效益的恰当配比,忽视经营中的成本控制,也缺乏成本资料和必要的成本管理技术手段。在逐步面向市场的进程中,提高商业银行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作业成本法是作为一个新颖的、逐渐流行起来的成本制度出现的。它的成长要归功于它克服了传统间接费用计算的种种缺陷,改革了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大大方便了成本管理。虽然起源于制造企业,但它同样能在银行管理中发挥其巨大的优势和作用。本文在对作业成本法基本理论以及作业成本法在国外银行成功案例的介绍的基础上,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银行管理中推行进行了试探性的研究。文章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概况:分析了传统成本制度的缺陷、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以及在银行业中引入的“作业”概念。 第二章:作业成本法在银行业的应用:通过作业成本法在国外银行业应用的情况介绍,认识作业成本法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 第三章: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在英国合作银行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银行业的应用:本节具体介绍作业成本法在英国合作银行实施的过程。 第四章: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银行业的适用问题:着重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引入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在我国银行业推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