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男性国人腹股沟管影像解剖形态与年龄相关性的CT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259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腹股沟疝是指发生于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分为常见的腹股沟斜疝和较少见的直疝,其中斜疝约占95%,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腹股沟疝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老年人较中青年患者常见[1]。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在腹股沟疾患的老年患者中相当多的一部分病例对侧腹股沟管明显增宽,并且其内被低密度的脂肪成分充填。由此为背景,本研究从影像学角度出发,研究男性国人腹股沟管的脂肪成分是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如有变化,则研究其变化的一般规律,寻找年龄与腹股沟脂肪成分的相关性,为老年腹股沟疝高发的可能原因提供医学证据。薛彩霞[2]等提出随着年龄增加,大于65岁正常人脑白质及尾状核头部ADC值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这种表现在大于75岁人群中的大脑脚变化更为明显,据此提出应当注意年龄因素在早期疾病的诊断和检测病变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黄文[3]应用DTI技术,对脑组织内发生的微观结构改变进行研究,从分子及细胞水平阐述了髓鞘碱性蛋白和卵磷质脂等构成脑白质纤维髓鞘主要成分随着正常成人老化的过程不断减少,随之而来的是髓鞘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变差,从而影响神经纤维功能的传导功能。Kitzman DW,Edwards WD.J Gerontol[4]提出老年人心脏脂肪沉淀增加,尤其在左心室和房室沟的心外膜处,从中年到老年心脏间质的胶原和蛋白有所增加,这些变化可能增加心肌的紧张度、降低其顺应性。蒋新华[5]等提出正常人体椎间盘ADC值下降与年龄的增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上述与年龄相关的研究中表明:年龄的增加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与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通常认为腹外疝的发病原因有腹壁正常强度减弱和腹腔内压力增高两类因素。腹壁强度减弱最常见于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是疝发生的解剖原因及器质基础,可分为先天发育异常如腹白线发育不全及获得性如手术所致腹壁强度减低等两类。常见的后天获得性原因有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炎症、腹壁神经的损伤,腹壁或潜在强度减低区为过多的脂肪浸润,老年人或长期患病者的肌肉退化萎缩。此外,近年提出的胶原代谢异常学说认为疏松而具有微孔的结缔组织层或脂肪替代坚韧的筋膜组织是腹壁强度减低主要原因。多位学者[6-11]报道在外科腹股沟疝手术时发现精索脂肪瘤,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展和普及,外科医师对腹股沟区的观察方式发生巨大转变,以致在腹股沟疝手术时从内到外的观察角度很难发现精索脂肪瘤,导致术后也并没有完全加强腹股沟的薄弱原因,有可能导致腹股沟疝的复发,这就要求CT在术前提供更多的腹股沟区的信息,包括脂肪成分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本人开始研究老年人腹股沟斜疝发病率较高的影像学依据。2.目的及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男性国人腹股沟管的CT值、腹股沟韧带、腹壁下动脉及精索的显示情况,了解腹股沟管的增宽情况及其内成分的改变与年龄相关程度,试图从影像学角度出发,探讨腹股沟斜疝高发的解剖学原因。3.研究方法3.1研究使用GE lightspeed 16排CT或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CT扫描仪,层厚7.5mm,层距7.5mm,准直1.25mm,矩阵512×512;260m A,120KV,螺距自动匹配。扫描范围:盆腔常规扫描,包括双侧腹股沟区。窗宽300-350Hu,窗位3-50Hu。所有病例测量腹股沟CT值之前均未行增强扫描。常规扫描后再行图像后处理,于AW4.3工作站以层厚2mm,层距2mm进行图像重建。3.2收集清远市人民医院913例男性患者的腹股沟区CT资料进行分析,经过CT影像及解剖学的对比分析,重点研究腹股沟区的CT影像解剖、周围结构的改变及其内成分的改变,分别在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观察腹股沟管的形态及各种要解剖结构,在横断面显示耻骨结节平面用描画的面积圈画法沿腹股沟管内侧缘测量左右腹股沟管的面积及CT值,对不同年龄组的腹股沟管面积及CT值分别进行统计学计算。3.3采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进行双份录入。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4.结果4.1 913例检查人群中,11-30岁108人,左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29.90 Hu、右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31.34 Hu;31-50岁264人,左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17.72 Hu、右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20.72 Hu;51-70岁319人左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6.08 Hu、右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9.61 Hu;71-92岁222左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4.91 Hu、右侧腹股沟管的CT均值为1.54 Hu。4.2由于脂肪的CT值为-20Hu至-80Hu左右,但基于测量腹股沟管处CT值圈画法中无法完全避免腹股沟管内的结构,所以在计算CT值时采用面积内的CI值均数即为-10Hu为分界。左侧腹股沟管在各年龄组CT值位于-10Hu以下的比例分别是11-30岁(4/108),31-50岁(18/264),51-70岁(76/319),71-92岁(80/222);右侧腹股沟管在各年龄组CT值位于-10Hu以下的比例分别是11-30岁(3/108),31-50岁(19/264),51-70岁(60/319),71-92岁(68/222)。4.3 11-30岁108人,左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54.82mm2、右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52.39mm2,31-50岁264人,左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109.57mm2、右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105.76mm2,51-70岁319人左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129.41mm2、右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114.86mm2,71-92岁222左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152.38mm2、右侧腹股沟管的面积均值为155.42mm2。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1岁以上组CT值下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国人男性腹股沟管的面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CT值呈下降趋势,即正常国人男性腹股沟管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内的脂肪组织成分亦增加,导致其密度减低。老年男性腹股沟管脂肪成分增加导致该处腹壁正常强度减弱,这样的解剖结构改变和年龄的相关性与文献报道[12、13]的老年人腹股沟疝发病率增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腹股沟管内脂肪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判断腹股沟脂肪化或脂肪疝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概述了铀矿冶系统矿井水中铀回收、水冶废水复用,污染废旧钢铁熔炼去污再利用,废石、尾矿回填利用,以及伴生铀矿综合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实践。
自然万物和人都以生命为根本特点。无论客观世界以何种形态存在,世间万物都逃脱不了对生的追求。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当中,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中国重“生”哲学的形成跟早期社会对生命的崇拜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先哲认为天地间最伟大的道德就是爱护生命。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对待生命的态度,体现了古人以生命为其根本哲学思想。哲学和艺术是互为表里的。哲学在古代中国是生命的哲学,而艺术是中国生命哲学的外化。生命精神一直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区域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保证。区域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的改善、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均离不开
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5月版作者以数十年专治中国史的功夫,于上古至近代各类文献、考古发现和前贤时彦的研究成果均有相当全面的掌握。其运思于传统中国社会的发展、存续和变迁
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进入我国后的实践效果不太理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效果欠佳,使得翻转课堂流于形式。课前学习任务单能引导学生完成
目的:探讨在自由呼吸下,双源CT大螺距肺部扫描是否能够使图像质量满足临床应用及诊断要求。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60名患者(A组30人,行胸部平扫+增强扫描的患者;B组30人,行胸
为了满足部队中继级检测及保障需求,且进一步提高车间批量生产检验效率,工厂自主立项研制某毫米波系统模拟及测试器(简称8371模拟及测试器)。该8371模拟及测试器构成某自动测
指出了羊肚菌作为一类珍稀药食用菌,在人工栽培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成功栽培的重复性普遍不高,产量不稳定,一直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栽培。基于此,结合羊肚菌栽培种
2009年10月,对重庆主城区3座特长隧道进行了48h空气质量连续监测。监测结果显示:隧道空气质量属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一氧化氮(NO)。因上下行隧道存在空气混流,纵向射流风机排
对教师教材理解何以可能的探究,是教师教材理解活动的关键。借鉴伽达默尔关于理解何以可能问题的研究,教师前见、完满性先把握、时间距离、语言、教师视域和解释学循环共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