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上海中英贸易冲突研究(1860-1890)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晚清中英关系中,商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由于英国对华贸易的侵略性质,以及中英两国经济形态以及对外政策的根本差别,中英之间围绕商业活动的展开及其他问题产生了各种复杂而尖锐的矛盾。其中,贸易冲突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方面。贸易冲突涵盖的内容繁杂,频发数量也较多,散布范围的广泛程度都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冲突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中外之间的经济和外交关系,而且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法治理念和商业模式,促进了中国法治制度的革新。晚清时期中英两国尤以在上海地区的贸易冲突最为显著。中英两国在上海地区的贸易冲突最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茶叶贸易冲突、丝绸贸易冲突、鸦片贸易冲突。中英在上海地区的贸易冲突有着复杂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五口通商之后,上海很快取代广州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贸易中心。上海地区贸易活动的频繁,也成为了一些不法商人从事走私贸易的主要据点。再加上在贸易往来中严苛的厘金税,最终使中英两国商人逐渐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为了便于组织和管理对外贸易活动,上海地区成立了一些商业组织和商业会馆,如上海丝绸会馆、上海茶叶会馆、汉口茶叶会馆、鸦片会馆等。这些会馆的出现对当时抵御英国的商业入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解决中英贸易冲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使中英两国的商业贸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清政府和英方都采取了相对的措施来解决这些贸易冲突。在茶叶冲突方面,主要表现为茶叶掺假、茶叶质量不达标以及茶叶称重系统不规范。在茶叶贸易中出现茶叶以次充好、给茶叶染色以及通过人为增加茶叶重量的现象很多,导致中英双方爆发了茶叶贸易冲突。究其原因在于英国的自由贸易理念和晚清政府的限制贸易理念的差异。在丝绸贸易冲突方面,蚕茧质量问题以及富阳事件是其典型案例。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技术和生产丝绸的国家,再加上中国的蚕丝和丝绸具有优良的质地,使中国的蚕丝和丝绸远销欧洲市场,并得到西方人的喜爱。五口通商之后,中英两国贸易的地点逐渐转移到了上海地区。随着两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英国方面对中国的蚕丝和丝绸需求量日益增大。此时国内江南地区及上海一带由于缺乏杀茧技术和把蚕丝绕得好的熟练劳动力的不足,使中国的蚕丝质量严重下降,英国方面对此十分的不满。因此中英双方因为蚕丝和丝绸的质量问题爆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富阳事件的爆发。在鸦片冲突方面,中英两国主要围绕鸦片税厘争端和鸦片走私的第一次外交谈判、第二次外交谈判问题而展开。近代鸦片贸易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残害、侵蚀中国人民和掠夺中国人民的恶毒的殖民贸易。罪恶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中国政府开始采取禁烟措施。但是在强大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的面前中国的禁烟措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中英两国因为鸦片问题也逐渐产生矛盾。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们以中国政府禁烟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虽然实现了要求鸦片合法化的目标。但是,中英两国在鸦片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并没有消除。此后,中英两国因为鸦片走私冲突和鸦片税厘冲突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谈判和交涉,最终由于双方的妥协让步,中国确立了新的鸦片税制。随着中英两国间在贸易往来中众多矛盾冲突的出现,中英双方开始着手对中英贸易冲突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其中,主要以晚清政府采取的措施为主。比如,晚期政府制定严格律令来打击假茶现象、指导茶商改良茶叶生产以提高茶叶质量、通过提高煮茧技术来改善生丝质量等等。英国方面出于对食品掺假及食品安全问题的考虑也积极地完善英国的茶叶贸易监管制度,并颁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条例等等。这些措施都对解决中英贸易冲突问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深入分析19世纪60至90年代在上海地区发生的中国晚清政府、商人组织与英国商业公司之间的三次商业冲突问题,为我们再现了当时中英两国在上海地区贸易往来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中英贸易冲突的探讨和剖析,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晚清中英贸易冲突的理解和认识,透视晚清中英贸易冲突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进而揭示近代中英贸易发展、演变的规律与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为国家的经济及外交决策提供历史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石牌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两坝之间、西陵峡明月湾中的灯影峡。景区内峡江两岸以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山险而著称。主景:"灯影石"有万里长江第一石的美称。四块兀立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不同镁泥添加量对不同土壤养分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镁泥添加量对砖红壤、红壤有效P量影响显著,对石灰性褐土有机质、全N量影响显著;0.25%镁
<正>清朝诗人袁枚在《续诗品.尚识》中有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意思是说学问如弓,才能如箭,弓弩使箭镞射出,才能命中目标;没有学问,才能不可发挥,没有
期刊
我国居民消费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居民消费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投资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降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成为了我国关注的重点。居民资产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资产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对合理刺激居民消费意义重大。据统计局数据,新中国前两次婴儿潮造成我国当前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近1.7亿,但养老消费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老年群体消费在未来潜力巨大。因此,结合我国老龄化
随着工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对天然气需求量逐渐增加,液化天然气的使用能够有效促进天然气运输效率提高.应用储罐可以实现对天然气的存储与运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
1929年西湖博览会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上的收益,还使得西湖更大范围地走向了世界。至于在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经济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即使在今天我们也能感受得到。 71年
还是那年在电影院观看影片《菊豆》时,我便决定,一定要去此片的外景地探访,这不仅是因为巩俐、李纬等的演技和悲剧故事,也不说这部张艺谋玩命拍出来的片子,让中国电影在奥斯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乌不但给自然界带来无限生机,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因此,人们常把"鸟语花香"作为春天的同义词。阳春三月宜赏鸟,我国南北各地有不少著
我决定提前一天动身前往皖南徽州,体验那里纯朴的乡风,领略徽派文化的底蕴,我跑的几个点就如同明亮的珍珠,熠熠生辉……
期刊
日本的果品一直走高品质、高价格的路线。这是因为日本的消费者对果品质量要求高,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生产高质量的果品,必须实行优良品种的区域化、规范化、机械化栽培,其中机械化是日本农业人口老化、劳动力不足的必然要求。在实现“三化”栽培的过程中。日本的高地价、高设施费、高工资、高流通费以及石油进口的依赖,决定了果品的高成本,而为了维护生产者、商业者的较高利润,保持果树产业的稳定,必须实行高价格。本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