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小江、师宗—弥勒、垭都—紫云三条深大断裂所围限的区域内,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省重要的铅锌产地之一。区内铅锌矿床(点),物、化探异常成群成带展布,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好,具备寻找中、大型矿床的潜力。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区域构造展布、铅锌矿化分布具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本论文根据陈毓川院士、裴荣富院士等关于中国成矿区带的划分方案,结合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构造和矿化特点,划分出4个构造带,3个成矿亚带,较详细的阐述了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各构造带、成矿亚带的地质特征及成矿特点,物化探异常与铅锌成矿的关系。铅锌成矿控矿因素研究表明,本区铅锌成矿受地层(S1-2hj-P2m)、岩性(碳酸盐岩)、火成岩(辉绿岩旁侧、玄武岩层位之下)、岩相(上泥质(页)岩相,下碳酸盐岩相叠置组合)、沉积环境(水下脊状隆起内侧,封闭—半封闭的还原泻湖沉积环境)控制。岩性控矿优于层位,区域主要含矿层位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空间分布上逐渐抬升,时间演化上逐渐变新,川西南以震旦系为主→滇东北以以震旦系,中、下寒武统为主→黔西北以石炭系为主。矿床组合由Cu-Pb-Zn→Pb-Zn-V→Pb-Zn(Ag),从而显示黔西北地区剥蚀程度低,含矿层位保留完好,深部找矿潜力大。断裂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构造分级控矿特点明显,即断陷盆地边缘控制矿带的展布→紧密褶皱及其核部发育的纵断层控制矿田的展布→矿内主干断层与次级断层交汇部位、背斜倾斜端控制矿床和矿体的产出。区域性大断裂+次级断层+层间挤压破碎带(层间滑动面、牵引虚脱空间)是良好的构造控矿配套系统和导、聚、储矿系统。区内Pb、S、C、O同位素特征、稀土元素配分特征,典型矿床矿石与围岩Pb/Zn比值特征,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场特征显示,成矿物质具多来源,成矿作用具多阶段性。成矿元素Pb、Zn、Ag主要来源于下伏老地层,与下寒武统碎屑岩,前震旦系基底火山碎屑岩有关,也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及同期异相辉绿岩的侵位有成生联系。成矿流体中S、0来自海相硫酸盐,C来源于海相碳酸盐,成矿流体水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层变质水,有少量大气降水混合。矿石包裹体特征显示,成矿流体性质属低温,中高盐度,强还原条件,弱减—弱酸性,高矿化度的Ca2+-Na+-Cl- (SO42-)型热液。矿床成因类型与世界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相比具相似性,但浅表陡脉状矿产出特征明显,属不典型的MVT铅锌矿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成矿地质特点,综合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建立了本区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多阶段的MVT成矿模式和以断裂构造为主要控制因素的综合找矿模式。各成矿区带典型矿床(区)找矿潜力分析及成矿预测研究认为,黔西北地区深部找矿潜力巨大,具备寻找中大型矿床的条件。重要找矿靶区为赫章猫猫厂—榨子厂矿区深部,垭都—蟒硐断裂带的垭都、筲箕湾矿区深部及外围;水城青山矿区深部及为外围,杉树林矿区深部;威宁银厂坡矿区深部。浅表以寻找陡脉状断裂型为主,深部第二赋矿空间(大于500M)以寻找似层状层间断裂型为主,指明了该区今后的找矿方向和主攻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