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GPS观测技术的提高和在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方面的不断实践与探索,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为研究地球科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GPS测站建设的发展与应用,积累了丰富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地震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同时,也有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难题。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地震记载,地震分布广、烈度大,由于国情的原因,地震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滇地区,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20世纪以来,该地区地震活动偏高,地震尤其是强震危险性需要更加重视。活动断层的活动程度是地震断层受力状态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地震力学驱动机制的重要震源参数。因此深入研究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闭锁程度、滑动亏损等运动特征对研究地震活动性、地震危险性等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对该区域的研究成果,将川滇地区划分为九个活动地块。在此基础上,利用研究区多期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首先采用断层剖面分析法计算了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速率,然后基于块体模型和位错模型,采用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得到断裂带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空间分布,之后结合计算结果、反演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区主要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主要结论如下:1.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后断裂带走滑分量有所增加,北中南三段现今走滑速率分别为2.8±0.5mm/a、6.5±0.5mm/a、2.7±2mm/a,汶川地震前后,该断裂带均具有较高的闭锁程度,并且有增加趋势。2.龙门山断裂带是一条处于强闭锁状态的断裂带,汶川地震后,北段闭锁程度减弱明显,该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后发生破裂并解锁,芦山地震后断裂带进一步解锁。龙门山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后运动趋于稳定,现今走滑速率为6.3±1.1mm/a,倾滑速率4.5±1.0mm/a。3.龙日坝断裂受汶川地震影响,促进了该断裂的应变积累,且闭锁程度得到增强,该断裂现今走滑速率为7.3±1.4mm/a,倾滑分量为1.9±1.0mm/a,随着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挤压,该区域具有发生大地震的条件。4.鲜水河断裂带构造活动强烈,反演结果显示断裂带北段现今走滑速率为11.8±2mm/a,倾滑速率为1.7mm/a;南段现今走滑速率为10.6±2.0mm/a,倾滑速率为1.8mm/a。5.小江断裂带呈明显的分段状态,北段受汶川地震影响较大,闭锁程度得到加强,闭锁深度由震前的12km达到震后的18km,断裂带整体现今走滑速率为9.7±1.2mm/a。6.红河断裂带现今走滑速率为6.7±0.8mm/a,倾滑速率为1.8±0.5mm/a,该断裂带整体闭锁程度较高,北段的应变积累速度随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该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