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荧光脂质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uosenk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红外荧光染料是最常用的荧光探针之一,其光谱范围位于近红外区(600nm~1000nm),在此区域中生物基体的光吸收和自发荧光少,背景干扰小,信噪比高。其中吲哚七甲川菁染料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近红外荧光染料,由吲哚杂环,七甲川链和N-取代基侧链组成,具有摩尔消光系数大,波长可调范围宽,高荧光量子产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蛋白标记,痕量金属离子检测和肿瘤靶向成像等生物领域。脂质体由于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低毒性等特点,使其作为药物的载体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包载有近红外荧光染料的脂质体可以对脂质
其他文献
学位
天然气蒸汽转化制甲醇是甲醇生产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我国天然气副产地区有着很多的装置。但由于受限于二氧化碳量的不足,产量即便是在天然气满负荷状态下仍与设计产量有一定的差
背景及目的   P190蛋白是一种神经元跨膜蛋白,由1384个氨基酸组成。最初发现于有髓神经纤维郎飞氏节的节旁侧,主要在脊椎动物脑内表达,另外在卵巢、胰脏、肠、肺、心脏及
近年来,金属磷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因其储锂容量大、极化电位低、循环寿命长受到了研究者极大的关注。特别是磷化铜,其体积容量是商用石墨烯的4倍,应用前景巨大。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