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化与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逆的趋势。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主中心。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带动作用,这种带动作用是通过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和创新功能实现的。中心城市具有层次性,这决定了中心城市既要参与区内分工,当好“主角”,发挥在适当区域内的龙头作用,也要参与区际分工,演好“配角”,还要参与国际分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发挥经济节点和纽带的作用。因此中心城市发展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部分格外引人注目。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变量是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市场化的制度安排除了能够明晰产权,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法制保障,还能使中心城市功能最大化,缩小地区差距,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指出“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完善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这就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对中心城市制度发展问题进行再探索。 本文以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借鉴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区域经济理论,制度经济理论,研究了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制度安排在中心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心城市的一般机理,制度安排对中心城市的作用机制,制约中国中心城市功能的制度分析以及解决制度障碍的对策和建议。笔者首先对区域中心城市的特征、功能以及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安排进行分析,了解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其功能的制度障碍因子,认为现阶段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土地制度、户籍及社会保障体制等影响了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功能,最后得出武汉市增强其中心城市功能的对策及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温物流的理念在我国得到普及,低温配送中心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和HACCP安全控制体系的运用,从行业
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发展背景,交通一体化、海关一体化等都在加速发展进程,目前也有京津冀生态一体化的提法。自2015年8月1日起,京津冀手机长途漫游费取消,这一举动标志着通信上实现了京津冀一体化。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缩小京津冀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就变得越来越迫切。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使人们在基本物质生活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追求自身发展,关注健康、教育、医疗等等,对这些服务
关于我们从墨尔本继承的历史遗产,比如劳工主义,平民网球,拓荒精神等等,都在自由化道路上与其他城市趋为一体,比如草地派对,太阳镜,宽松短裤这些符号,如今在任何球场都可以看到,你不能把这些作为墨尔本的独有精神。而唯一不变的乃是天气,天气制造了像赛马一般浊重的呼吸,糖浆一般粘稠的汗水,种植园工人一般黧黑的皮肤,这种景象其实和澳大利亚的开拓精神更为贴切,如果用在中部的矿山,那里堆积的矿石和地狱般蒸腾的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