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患儿高通量测序肠道菌群结果的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k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期常见的血管炎症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根据病变主要累及的部位将HSP分为5型:皮肤型(单纯紫癡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和混合型,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既往研究证明HSP是一种IgA介导的对抗原的免疫失调反应,IgA通过结合和激活补体因子,与内皮细胞发生交叉反应,损伤细胞,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形成血管炎症,引起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失调,主要表现为Th1/Th2失衡。而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生物屏障功能受损,肠道菌群紊乱,进一步加重免疫失衡。人体肠道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稳定,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其与多种疾病相关,且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是调节免疫系统反应的重要因子,当它失调则会导致一些自身免疫和免疫介导性疾病。以往在HSP免疫机制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变化可能影响HSP的发展及转归,主要表现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专性厌氧菌数量的减少,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比值下降。但这些结果并不能完全表示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因多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等传统分子生物学技术,这些技术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完整地反映整个群落的结构信息,且耗时长、工作量大。16S rDNA基因是编码原核生物核糖体16S亚基的基因,其可变区的V3-4区常作为人类肠道菌群分类的标志,可对数百万DNA分子同时测序,由于其测序深度大和准确性高等特点,目前被广泛用于微生物研究领域。研究目的:探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腹型与非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微生态的不同,为深入了解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浙江大学金华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住院诊断HSP的患儿28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粪便标本19例,恢复期粪便标本9例,非腹型HSP患儿粪便标本9例,一共37例粪便标本。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提取样本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28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中,男17例,女11例,男女比例:1.54:1。入院最小的年龄为3岁,最大的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7.35岁。(2)腹型过敏性紫癜急性期粪便中XIVa梭状芽胞杆菌属及毛罗菌属丰度低于恢复期(wilcoxtest,p<0.05)。(3)非腹型过敏性紫癜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腹型,而韦荣氏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则比较低(wilcox test,p<0.05)。结论: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与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有关;腹型与非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菌群种类不同。
其他文献
作者认为,任何一种解决问题的极端方法——想满足工作人员的所有需求和认为工作人员只是一种没有感情的生产力——都不会促进本组织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作者认为,明智的和最合理
认为区域性联合协作是加快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环渤海地区地理区位优势是面向东北亚,辐射亚太经济区,既是连接中国北方内陆、“三北”地区的天然结合部,又是通向亚太
血管网络是一个复杂、精细的三维网络,负责为机体提供氧气和能量的同时排出废物,是生物体内极其重要的组织器官。血管的过度生长、减少或者功能障碍都可能导致多个系统发生病
伴随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对于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愈发深入,而乡土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那么如何更好的运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使历史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也成为众多历史学者和教育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辽宁地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魅力辽宁》是辽宁地区地方课程教材,
本文对?5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老年组(67例)与低年龄组(87例)进行了重点对照分析。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8.3岁和52.6岁,男女之比分别为1.7:1和6.9:1,农民所占比例分别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健康概念,对个人健康应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和综合分析。基于这一思想,结合体质监测和心理测量的方法,建立
花生是商丘地区主要优势作物之一,因香脆可口,色泽鲜亮远销全国,每年给当地财政和农民带来不小的收入。目前商丘每年花生种植面积100多万亩,花生产量在30万吨左右,是我国花生
根据国家十五农产品深加工重大专项,关于小麦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未来20年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精神,就我国面粉加工业未来十年发展战略谈一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