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趼人小说中的西洋景观书写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7n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趼人小说中涉及大量西洋景观的描绘,从西洋建筑、洋货器物到思想观念等等,展现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清的社会面貌以及民众的生活状态、精神心态,是研究晚清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极佳范本。同时,吴趼人小说的西洋景观书写始终贯穿着他的个人思想倾向及社会理想,他一方面对西方文化体系极力排斥,宣扬回归传统儒家伦理秩序,另一方面又对西方工业文明推崇有加,强调“科技强国”,显示出一代知识分子在大动荡大变革年代的矛盾心态。本文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家”之一的吴趼人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小说作品中存在的种种西洋景观,探讨西方现代文明在促进晚清社会形态转型的重要意义,以及以此为角度探析吴趼人本人的思想倾向,希冀对于吴趼人小说的研究进行一点补充。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概括介绍吴趼人的身世及创作情况,对目前学界关于他的研究状态进行综述。其次简要评述德波的“景观”理论,揭示景观视域下探究晚清社会转型的开拓性意义。接着梳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最后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讨论吴趼人小说中的晚清城市外在的西洋景观。通过分析吴趼人小说中所呈现的新型城市空间以及“洋货”器物的广泛流行,展现出晚清城市生活面貌的嬗变。
  第三章主要探讨西洋景观冲击中民众思想观念的变迁。在西洋物质文明的冲击下,晚清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激烈震荡,家庭伦理孝悌等传统价值观念逐渐解体,民主、平等、自由等西方现代性话语进入晚清民众视野。
  第四章论述吴趼人本人的思想倾向及社会理想。从吴趼人对西洋景观的书写中,可以看到他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是模糊而暧昧的,他既排斥西方文化价值系统,又推崇西方工业文明,在西洋景观的书写中寄予着他在新旧变革时代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理想挣扎。
  
其他文献
《香宋词》是赵熙生前唯一付梓出版的单独的作品集。词集主要创作于1915年至1920年,当时正值民国初期。这一时期四川地区的社会民生,词人思想情感的变化在词作中都有所反映。本文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结合赵熙的生平、交游等对词集进行研究。  本文简要考证了赵熙生平、交游,由此对赵熙生平遭际有了整体的认识,并梳理了《香宋词》的概况。在对赵熙与《香宋词》有了整体认识的基础上,继而探讨了《香宋词》的题材类型
唐代,文化艺术空前繁荣,文学与音乐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留下了大量与琴相关的诗歌(后文简称“琴诗”)。目前学界已有不少研究者关注到了唐人的琴诗创作,并对唐代琴诗展开了一些整体性的研究,但对于个体诗人琴诗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就唐代而言,学界对白居易、韩愈琴诗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同样具备深厚的琴乐修养、琴诗创作丰富的李白,还缺乏深入系统的阐述和研究。李白留下的琴诗多达六十余首,在创作时间上基本涵盖了诗人出
学位
自1918年4月鲁迅《狂人日记》发表后,“狂人”的出现便掀起了疯癫书写的热潮。郁达夫、台静农、许杰、王西彦、张爱玲等现代作家笔下频繁的出现“疯子”形象,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独特的“疯癫形象群”。在现代作家笔下,“疯癫”不再是简单的身体上的疾病,它是作家对社会现实关照的另一个窗口,隐喻着作家的情感与态度。作家借不同身份、不同疯癫病因的疯癫人物的书写,从而对整个社会现实及人的存在等问题进行反思。他们力
学位
本文立足于学术界相对薄弱的研究环节,对刘向《说苑》《新序》《古列女传》及奏疏征引《诗经》的情形进行考察,一方面从横向观察刘向《诗》学与其他儒经之学的异同,另一方面纵向探索《元王诗》家学渊源及汉末经学的时代背景对刘向引《诗》及经学倾向的影响。刘向生于宗室之家,历仕汉宣、元、成三朝。本文发现,其政治经历贯穿一生,主导着著书立说的价值取向势必需要为政治服务。其次,学《谷梁》,论五经,校秘书,刘向的学术思
学位
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与认知紧密相关,本文从话语关联的角度对90个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话语的建构情况和受话人的认知情况进行探究,并试图归纳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的话语关联策略。  通过对文献的收集、筛选、整理和分类,概述关联理论和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的研究现状。对选取的90个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语料的来源、选取标准、语料特征进行说明,最后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逐一阐释。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相声小品
据笔者统计,《涑水记闻》涉及宋夏史事的条目多达七十余条,约占全书总条目数的七分之一。自太平兴国七年(982)李继迁反宋直至宋夏隔绝,宋夏双方的矛盾冲突不断,因此,为《涑水记闻》所大量记录的宋夏史事无疑为我们了解宋夏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鉴于本人有限的学力和学时,本文在对部分史料进行详细考证、厘清相关史实的基础上,发现《涑水记闻》“体兼文史”而以史为主,其材料布局可概括为“七分历史,三分模糊
学位
裴启《语林》一书内容多描写人物风貌、言谈及举止,展现了汉晋人物个性,对其进行研究,自可见一时人物风貌及时代特征。裴启《语林》之产生并非偶然,当有一定条件,其一,裴启在正史中无传可考,其它记载亦少,幸而其出身世家大族,故从其家族考证其所具备创作《语林》的条件。其二,裴启处于历史上动荡分裂的朝代,故可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背景下考察《语林》一书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其三,裴启《语林》之前的一些著作,如《魏晋
学位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文坛大放异彩的南方女作家。她的创作承继了20世纪初以来的社会批判思潮,根植于复杂的美国南方历史进程,成为了南方文艺复兴运动中现实主义批判主流的重要力量。本论文从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出发,以美国社会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为大背景,重点关注麦卡勒斯小说记录南方社会历史变化的重要面相,在分析和呈现作品对种族、家庭、宗教这三个不同方面问题的书写的基础上,
学位
作为一种讽诵文体,辞赋自诞生以来,历经汉魏隋唐,一直长盛不衰,至清末科举废除,曾依傍科考声律之学而兴荣的辞赋创作才逐渐趋于衰落。但随着近代报刊业的稳健发展以及报刊文学生产的社会化转型,使得文学传播的主流逐渐由“被金石、流管弦”转向能够使文学作品在短时间内迅速批量复制的近代报刊,大批身份各异的读者群体跻身作者的行列,影响着文学创作的雅俗之变。受辞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这一特性的影响,近代报刊拟赋创
学位
洪颐煊《经典集林》在辑佚学史上首次将经、史、子三部的古代佚书30种分别辑佚后汇编成书,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而学界目前对此书尚无系统研究。论文在考论《经典集林》的编撰缘由、主要版本后,深入分析其辑佚体例特点并探究所辑佚书的文献、文化价值。  第一章“洪颐煊及《经典集林》考述”先后考论《经典集林》的成书背景、知见版本,对各种关于《经典集林》的载录错误也详加辨正。  第二章“《经典集林》辑佚形式分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