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形变配准的宫颈癌自适应放疗累积剂量学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i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医学上用于诊断成像的设备种类或成像方式越来越丰富。临床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常需结合多模态或同一模态不同时间段的图像进行综合判断和运用,这就需要用到图像配准技术。盆腔外照射放疗联合后装近距离治疗已经成为宫颈癌放射治疗的重要模式。放射治疗的肿瘤控制率和放疗毒副作用与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体积剂量(DVH)密切相关。对于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只有精确分配内、外放疗中的照射剂量,充分考虑OARs的剂量限值,才能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放疗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图像形变配准技术追踪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形变与位移,实现内、外照射剂量的动态累积,以评估靶区和OARs在整个放疗过程中所受到的累积照射剂量。论文系统回顾了医学图像配准的分类、配准算法、配准精度评价方法等内容。论文第一部分研究探讨了 CT图像引导的宫颈癌自适应后装近距离治疗(IGABT)分次间CT图像形变配准的最佳配准条件。分别以不同图像质量(保留施源器组/去掉除施源器组)和不同配准范围(配准靶区(S组)/配准器官结构(M组)/配准体廓(L组))进行图像配准,以形状相似性指数(DSC)来衡量靶区和OARs在各种配准方式下的配准精度。结果表明使用Velocity软件基于CT阈值自动分割金属施源器,CT值选择1700-1800 HU时分割的体积最接近真实体积值。去除施源器组中各器官结构的DSC优于或等效于保留施源器组,且直肠的DSC值得到明显提高。不同配准框大小之间比较,M组有较好的靶区体积配准精度和最优的危及器官配准精度。论文第二部分研究探讨了施源器重建偏差对宫颈癌三维后装腔内+组织间插植治疗的剂量学影响。该研究通过改变“offset”参数(施源器顶端到第一个源驻留点位置的距离)值模拟施源器的重建偏差。结果显示:1 mm、2 mm、3 mm宫腔管重建偏差导致的剂量偏差分别为0.5%~1.5%、0.5%~3.5%、0.5%~5.5%;相应插植针重建偏差导致的剂量偏差分别为 0.5~3.0%、1.0%~6.3%、1.4%~10.3%。总之,标准的重建方法加上严格的质量控制,宫颈癌后装近距离治疗的施源器重建误差对剂量的影响有限。论文第三部分研究宫颈癌放射治疗EBRT+IGABT中直接各分次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累积剂量参数(S-DVH组)与图像形变配准融合累积(DIR组)剂量参数之间的差异,并分析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严重程度与直肠累积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组剂量累积方式下的累积剂量差异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直肠累积D2CC、D1CC及D0.1cc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严重程度正相关,可用于临床预测直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其他文献
Recent events that took place in Eastern Europe-the annexation of Crimean Peninsula by Russian Federation,war in the eastern Ukraine and the latest,Russian Fede
背景: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是解决先天性白内障唯一确切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婴幼儿自身的解剖生理学特点,以及其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决定了先天性白
本文通过对当代芬兰代表性作曲家林德伯格的管弦乐作品《Al largo》的总体分析,探究作品中所覆盖的创作技法,管弦乐的创作思维,在管弦乐配器,曲体结构,横向音高组织关系,纵向
命运之子故事是历史悠久的故事类型,在世界很多民族和地区广泛流传。按照历史地理学派的分类法,它可以归为AT460、461与930的复合型故事,目前已搜集到的中外异文总量多达七百
自古以来,农业生产一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此,我国将其定义为粮食生
背景: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高发肿瘤,放化疗结合是局部晚期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可以显著改善生存获益和减少局部复发,以多西
目的检测Ras相关的C3肉毒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substrate 1,Rac1)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通过测定喉癌(Laryngeal carc
磁敏感性可以看作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它反映了物质在外磁场中的磁化程度,一般用磁化率来度量,对于人体组织而言,由于组织成分与微观结构的差异,磁化率往往各不相同,有效的
19世纪时,许多小提琴家通过表演作品、发掘新风格、创新新技巧,发展并且传承了小提琴的演奏艺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小提琴家、作曲家伊萨伊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伊萨伊
目的DNA损伤反应对肿瘤细胞启动化疗抵抗具有一定的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耐药细胞EPI-R的DNA损伤修复活性被抑制后,可提高乳腺癌表柔比星耐药细胞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