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u-Cr-Ti系合金由于具有高强度、导电性能好和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连接器、引线框架等领域。本文重点研究了峰时效态Cu-Cr-Ti以及欠时效态、峰时效态和过时效态的Cu-Cr-Ti-Si合金经冷轧变形前后的组织和性能演变规律;揭示了欠时效态和峰时效态Cu-Cr-Ti-Si合金冷轧塑性变形过程中出现加工软化行为及过时效态Cu-Cr-Ti-Si合金和峰时效态Cu-Cr-Ti合金出现加工硬化行为的机理。以纯铜(99.95 wt.%)、纯钛(99.99 wt.%)、Cu-8 wt.%Cr中间合金以及纯Si(99.0 wt.%)为原料,制备Cu-Cr-Ti和Cu-Cr-Ti-Si合金铸锭,进行热轧—固溶—时效—冷轧工艺制备带材。合金经时效处理后,Cr元素以第二相的形式存在于铜基体中,Ti元素和Si元素以溶质原子的形式存在于基体中;添加微量的Si元素,具有细化时效态合金晶粒的作用,导致峰时效态Cu-Cr-Ti-Si合金晶粒较Cu-Cr-Ti晶粒更加细小。研究峰时效态Cu-Cr-Ti和Cu-Cr-Ti-Si合金冷轧变形后的力学性能,发现添加微量Si元素的Cu-Cr-Ti-Si合金在变形量ε≥80%时,硬度不升反降,由192±0.9 HV0.2下降至178±3.8 HV0.2,发生加工软化;而Cu-Cr-Ti合金硬度随变形量增加一直升高,表现为显著的加工硬化现象。采用配有电子背散射衍射系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合金冷轧后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在大变形量下Cu-Cr-Ti-Si合金小角度晶界比例降低,位错胞数量增多,位错密度略有下降,合金发生回复,但无再结晶晶粒,说明是回复导致合金发生加工软化,而Cu-Cr-Ti合金没有发现此现象。探究欠时效态、峰时效态和过时效态Cu-Cr-Ti-Si合金经不同变形量冷轧变形前后组织和性能演变。结果表明三种时效态合金组织中均发现了bcc结构的Cr相,且峰时效态Cu-Cr-Ti-Si合金组织中的析出相数量最多,间距最小;过时效态下,析出相部分回溶,间距增加,晶粒尺寸也增加。研究合金不同时效状态变形后性能和组织发现,随着变形的进行,欠时效态和峰时效态的Cu-0.32Cr-0.059Ti-0.017Si合金硬度先升高,在变形后期,合金硬度下降。而过时效态的Cu-0.32Cr-0.059Ti-0.017Si合金硬度随变形量增加而升高。观察合金在不同变形量下冷轧后的微观组织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欠时效态和峰时效态的Cu-0.32Cr-0.059Ti-0.017Si合金发生了回复,位错密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