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出现功能障碍,尚无有效措施阻止其发展。仲景经方是祖国医学临床实践的宝贵经验结晶,因其法度严谨、配伍精妙、用药精准、疗效卓著而倍受推崇,堪称群方之祖。本研究就是在分析中医药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统计学方法,对伤寒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资料进行的总结性研究。具体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一、中医药文献研究首先从全面归纳整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文献入手,从中医学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分型和治疗用药,包括特色疗法、外治法、针灸疗法等的情况系统做了分析,同时对仲景经方发展的历史渊源,历代的特殊性贡献以及近现代的发展情况全面探讨,为本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文献学基础。二、中医证治规律研究1、研究目的本研究利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仲景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资料从中医学诊断、治疗方面多角度展开了研究,并对其进行的阶段性总结和进一步系统整理研究发掘。2、研究方法我们以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及中国科技全文期刊(维普)医学专业数据库作为主要目标检索对象,以仲景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肾气丸”三方证作为经方代表,规范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卡方检验比较分析等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3、研究结果在仲景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资料的中医学诊断方面,在频数分析巾,症状出现频率大于5%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有17个,当归四逆汤方证有16个,肾气丸方证有22个。通过因子分析研究潜在的方证构成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有肢体局部不适、气虚不适、肌肤卫表不调以及胃肠不适四方面,当归四逆汤方证有局部不适,气虚阳虚不适,胃脘不适以及气血循环不畅四方而,肾气丸方证有局部不适,肾阳虚症,气虚不适,胃肠不适,神经精神症状五方面。再进一步运用卡方检验对仲景经方三方证共有的局部麻木、局部疼痛、肢体活动不灵、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腹胀、口淡不渴、头晕、而色无华9个症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心部麻木、局部疼痛、肢体活动不灵3症状未见明显差异。仲景伤寒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情况方面,在原方药物使用上,随疾病和时代变化也出现了新特点,比如原方原量使用情况较少,同时也发现桂枝一味药物使用频率极高。在配伍加减药物情况方面,统计发现,理论频数大于5%的药物有54味,经过卡方检验两两比较除外三经方证原方药物影响因素未见明显差异,参考中药学教材分类标准发现,补虚类药物有14种最多,其次活血化瘀类药物11种,祛风湿药7种、清热药6种、解表药5种、利水渗湿药和温里药各4种、平肝息风药3种、理气药1种。从专业角度对配伍中药重新分析发现,仲景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与活血化瘀类、益气滋阴清热类、祛风利湿类、温经发散通络类共四大类药物联合配伍使用。进一步分析中药归经所属发现,以五脏尤其是肝、脾为最多。三、研究结论1、经方治疗DPN的上述三方证中,局部麻木、疼痛、肢体活动不灵3症经卡方检验未见差异。此3症状在DPN中亦最明显而常见。其余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腹胀、口淡不渴、头晕、面色无华6症状作为多见症,均可作为仲景经方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症,这对临床诊治有重要参考价值。这符合古代医家关于“痹证”“血痹”的诊断,也符合后世医家普遍认为其治“法在救阳”的观点。2、通过仲景伤寒经方配伍用药的频数分析、卡方检验比较,三经方证原方药物影响因素未见明显差异。分析表明,伤寒经方配伍用药之趋同趋势明显最多见温阳补虚和活血化瘀类药物联合配伍使用。研究证明,伤寒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较好,可信度高。本研究相关的症状诊断及治疗用药分析结果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特别是仲娥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等方更具中医特色,更切合DPN临床诊疗实践。其重温阳补气,活血化瘀及温经通络之法,对复杂而难治的DPN有更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