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HIV/AIDS患者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7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22例HIV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主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表现情况:颈部肿块患者9例(40%),口腔咽喉白色念珠菌感染7例(3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例(14%),其他3例(14%)(其中鼻衄2例,耳部带状疱疹1例)。患者中伴有丙肝病毒感染4例(18%)。在9例颈部肿块患者中,双颈上中下均可及包块者1例,双颈上中部可以包块者一例。单侧枕三角区可及包块者6例,颏下三角区可及包块者1例;质地中等者8例,稍硬者1例;边界清者8例,边界欠清者1例;无压痛者7例,伴压痛者2例;行颈部包块活检2例,活检结果: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淋巴B细胞反应性增生,其余为炎症;B超显示:包块最大者3.1×2.1×1.9cm、肿大淋巴结最多为双颈4-5枚,包块与腮腺分界清。在7例口腔、咽喉部念珠菌感染中,主要为软腭,腭弓,舌面及舌侧面可见白色膜状物。痰涂片和白色膜状物检查均发现白色念珠菌。在2例反复外耳道流脓患者,自觉听力下降。其他为鼻衄2例,耳部疱疹1例。治疗后随访4到20个月,其中4人死亡。对该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分析结果为:贫血患者8例,贫血均为轻度贫血,其中小细胞性贫血者2例,正细胞性贫血者6例;肝功能检查情况: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酸转氨酶(AST)升高。该组患者伴其他病毒感染者4例。治疗后4到20个月,3人患者失访,4人患者死亡。结论:1.HIV/AIDS患者的耳鼻咽喉头颈部表现较早出现,也常见,其中较常见的有颈部淋巴结病变,口腔喉部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中最常见的为:颈部淋巴结病变。颈部淋巴结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颈后三角区。口腔咽喉的白色念珠菌感染部位:软腭,腭弓,舌面及舌侧面。2.HIV/AIDS患者可伴有其他的病毒感染,如丙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