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国家都存在着辍学现象,我国的辍学专指义务教育阶段时期出现的现象。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来保障公民的权利,但我国的辍学现象依然很严重。这就会产生大量的辍学青少年。学者们对辍学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但他们几乎把焦点集中于对辍学现状、辍学的危害、辍学的原因关注,极少关注青少年辍学后的发展问题。本研究正是从辍学青少年的行为取向来关注他们的发展问题。笔者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在对x村辍学青少年进行深度调查的基础上把他们的行为取向分为在村无所事事、做学徒、打工三种类别,根据到调查时为止经历行为取向种类的多少把调查对象分为经历一种、经历两种、经历两种以上这三种类型。其中,经历一种行为取向的包括一直做学徒和一直打工两种子类型。然后结合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理论分别对四种类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情境分析。重点探讨他们选择某种行为取向的原因、行为取向变化或稳定的原因、行为取向对他们造成的影响、辍学青少年的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辍学青少年对生活目标的确立,对未来的规划。在对典型个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辍学青少年的行为取向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了四点结论:第一,报酬需求:选择行为取向的重要原因。辍学青少年对行为取向的选择都受着他们主观上对报酬需求的评价;第二,群体归属:适应行为取向的必经之路。无论辍学青少年选择哪种行为取向,只有在那种情境中存在着同辈群体,他们才能适应该种行为取向,也才能坚持下去;第三,横向流动:行为取向变化的主导模式。虽然有的辍学青少年经常改变行为取向,但这种改变并没有让他们实现向上流动,他们的改变更多的是遵循着横向流动的模式;第四,正负功能:行为取向产生影响的二重性。行为取向对辍学青少年产生了诸如获得了经济独立等方面有利的影响,但也对他们产生了诸如缺乏生活目标等方面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