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教育而言,时代是大环境,社会是大系统,教育必须根据时代和社会不断进步的要求,不断审视自身。本论文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为研究对象,以理论和实践为基础,通过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在对现行高师院校“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当前我国高师院校“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力求为我国高师院校“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模式之改革提出构建策略。论文除绪论外,共分四章。前两章注重理论研究,后两章偏重实践探索。绪论,该部分简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首先对“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指出“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不仅适应了当前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也适应了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接着对“综合型”人文课程以及“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阐明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及方向。第二章,从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境域性、动态化的知识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观四个方面分析了“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在对传统高师院校文科人才培养的弊端进行审视之后,结合新课改对高师师资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从实践层面探索了高师院校“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模式构建的客观依据。第三章,首先从宏观层面概述了我国高师院校“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的概貌。接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材建设等方面对部分高师院校“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的现状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出其中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探究。第四章,针对当前“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模式构建的设想: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优化的课程结构体系: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快综合文科课程教材建设的步伐;提升高师师资的素质与修养;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