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真皮厚度和I型胶原在“热敷药”作用下的变化,为“热敷药”治疗硬皮病的抗纤维化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数据。方法:采用Yamamoto硬皮病的造模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空白组10只,一组模型组50只,均剃去背部中央区相同部位被毛,面积1.5×1.5cm大小。模型组以4 1/2注射针头在小鼠背部中央被毛区皮下注射博莱霉素磷酸缓冲液,浓度200μg/ml,0.1ml/次,空白组注射磷酸缓冲液0.1ml/次, 1次/日。两组均连续注射5周。“热敷药”模拟临床用药方法,采用以“热敷药”糊浸泡或涂抹硬皮病皮损的方法,“热敷药”粉(300g/袋)分别加开水3000、1500、750ml搅拌煮沸,制成10%、20%、40%药糊。将模型组50只小鼠随即分为小浓度组、中浓度组、大浓度组、模型组、对照组,每组10只,对应的在背部皮损处外涂10%、20%、40%热敷药药糊,模型组不用药,西药组用肝素钠软膏,1次/日,连续1月。以上用药均为1次/日,连续1月。用药结束后前一天禁食,不禁水,第二天采用脊椎脱臼法处死,取背部皮肤组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取皮肤组织脱水,石蜡包埋,HE染色后,使用分析软件分析小鼠真皮厚度。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相关软件分析免疫组化指数。通过观察热敷药用药前后对硬皮病小鼠模型的皮损处一般形态学和真皮厚度的变化,及对器官纤维化的物质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Ⅰ型胶原)含量的变化,明确“热敷药”对硬皮病小鼠模型皮肤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结果:真皮厚度:空白组与各组之间两两分析,各组之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及真皮厚度无明显变化。Ⅰ型胶原蛋白平均灰度值:经各组之间两两分析,空白组和其余各组有差异,P<0.05;模型组和低浓度组无差异,P>0.05;模型组和中浓度组、高浓度组有差异,P<0.0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有差异即高浓度组治疗效果优于中浓度组,P>0.05。结论:1.“热敷药”在25℃-30℃之间外用硬皮病真皮增厚的改善无明显效果。2.“热敷药”外用可减少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即可改善硬皮病皮损纤维化,且疗效随浓度增高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