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圆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置圆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是指采用圆钢管焊接成钢桁架,以钢桁架弦杆代替纵筋,腹杆代替箍筋,布置预应力筋并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由混凝土、内置钢桁架及预应力筋组合而成的梁。这种梁可采用挂模施工方案,节省支撑。一般房屋楼盖中的连续次梁是允许按塑性设计的。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次梁和连续板考虑弯矩调幅影响的内力计算系数有表可查,但超静定内置圆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塑性性能研究尚未见系统报道。  本研究针对该问题,完成了3根内置圆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试验,介绍了试验方案、试验现象,总结了试验梁变形规律及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长规律。提出了组合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刚度计算方法以及裂缝宽度计算方法。基于试验结果,明确了以中支座控制截面受压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为标志的设计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以连续梁达到承载力极限破坏为标志的真实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建立了使用阶段无粘结筋应力增量计算公式、设计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无粘结筋应力增量计算公式、以及真实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无粘结筋应力增量计算公式。获得了中支座受拉钢管屈服后分别与设计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真实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相对应的塑性铰区长度实测值,进而拟合得到这两种极限状态下等效塑性铰区长度的计算公式。分别建立了设计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和真实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分别以中支座与跨中控制截面综合配筋指标为自变量和以中支座控制截面相对塑性转角为自变量的内力重分布系数的计算公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内大型桥梁、高耸建筑物和地铁车站建设的发展,套有钢护筒的变截面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规设计中,钢护筒一般是不考虑参与受力的,只起到变桩径和保护桩身的作用。
转换梁是承托上部结构全部荷载的重要构件,由于上部结构的灵活布置经常使其处于小剪跨比的受力状态。对于剪跨比λ≤1的无腹筋梁和剪跨比λ≤1.5的有腹筋梁多发生斜压破坏,并
在土木结构的振动控制领域,半主动控制因其输入能量少、控制效果好、实用性强的优点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现有的半主动控制方法会提高结构刚度,可以很好的控制结构层间位移,但
学位
学位
历次震害调查分析发现,许多现浇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破坏时呈现与我国抗震设计准则恰好相反的“强梁弱柱”的破坏形态;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将各级框架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通过9个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试件(其中有7个为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讨了钢纤维体积率、轴压比、钢纤维掺加范围等试验参数对钢纤维高强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