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英雄观及其当代启示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ywherec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英雄、敬仰英雄,也历来英雄辈出、群英云集。新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中国社会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人物,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国人所动容,为历史所铭记。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受自由主义、泛娱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社会上漠视英雄、调侃英雄、丑化英雄甚至是诋毁英雄的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弱化了人们对英雄的价值认同,英雄文化建构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平年代仍然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英雄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形成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争做英雄呢?那就需要回顾历史,汲取养料。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和对待英雄的实践举措,其英雄观对新时代学习英雄、塑造英雄、弘扬英雄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以毛泽东的英雄观为研究对象,在阅读大量与毛泽东有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对毛泽东的英雄观的形成条件、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新时代英雄精神培育的现状,提出了毛泽东的英雄观对新时代英雄文化构建的重要启示。第一部分是对毛泽东的英雄观的形成条件的研究。首先,追溯了毛泽东的英雄观的理论渊源,认为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是毛泽东的英雄观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英雄文化是毛泽东的英雄观形成的重要来源,对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批判是毛泽东的英雄观形成的必要条件。其次,结合毛泽东的英雄观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研究了毛泽东的英雄观形成的实践基础,认为毛泽东的英雄观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因社会客观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发展、完善的。最后,根据对毛泽东性格和习惯的分析,探讨了毛泽东的英雄观形成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勤学善思的优良学风、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忧国忧民的救世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毛泽东的英雄观形成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主观因素,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毛泽东的英雄观的形成条件。第二部分是对毛泽东的英雄观的发展历程的研究。通过对毛泽东相关文章、诗词或者题词的分析,从纵向上对毛泽东的英雄观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以1945年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及1950年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为节点,将毛泽东的英雄观的发展历程分为形成、成熟和继续发展三个阶段。第三部分概括了毛泽东的英雄观的主要内容。在认真研读大量经典著作和文献的基础上,从“本质观”“作用观”“品质观”“崇尚观”这四个维度出发,对毛泽东的英雄观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梳理。其中,“本质观”主要从英雄的人民性、先进性以及阶级性三个角度出发进行界定,指出英雄人物既具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先进性,又具有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人民性,还具有其自身所固有的阶级性;“作用观”主要谈及了英雄的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和模范作用,一方面,英雄是推动各方面事业顺利前进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英雄是联系群众与政府的桥梁,同时,英雄是中国人民奋力前行的行为参照;“品质观”主要是概括了毛泽东认为英雄人物身上普遍具有的精神品质,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品质:心怀天下、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英勇无畏,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毅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崇尚观”则以毛泽东认为如何对待英雄为线索,从缅怀英雄、表彰英雄、关爱英雄、教育英雄、宣传英雄五个维度概括了毛泽东对待英雄的实践举措。第四部分阐述了毛泽东的英雄观的当代启示。根据毛泽东的英雄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新时代英雄文化建构的现状,从“科学把握英雄本质的实践诉求”“充分发挥英雄人物的引领作用”“主动学习英雄人物的崇高品格”“不断营造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这四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的英雄观的当代启示。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PD-1、PD-L1和CTLA-4肿瘤相关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标本122份,根据患者疾病的进展阶段分为新发(NDMM)、完全缓解(CRMM)和复发难治(RRMM)共3组。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标本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Treg细胞和浆细胞(plasma cell, PC)的比例,并分析细胞中PD-1、PD-L1及CTLA-4的表达
本文主要针对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特点和现状,从满意度测评、工作业绩考核、创新性工作等方面设计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减少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主观性,增强绩效考核的公允性,从而促进组织效率提升,绩效改善。
效益评价是涉农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大埔县2021年省级涉农资金项目进行效益评价,根据相关文件构建了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排序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评判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的等级,均为优等。并根据各指标的最大隶属度和各等级宽度,计算了各指标的得分,分别为经济效益得分5分,生态效益得分9.9671分,生态效益得分9.9636分,可持续影响得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土壤侵蚀特征演变明显,水土保持效果显著。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近年来黄土塬区暴雨频发,暴雨径流驱动下该区沟头溯源侵蚀仍然十分严重。以往研究多聚焦于沟头溯源侵蚀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与经验模型构建方面,植被覆盖条件下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及沟头形态演化机制方面的研究尚为薄弱,成为黄土塬区沟蚀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科学瓶颈问题之一。鉴于此,
随着新材料的发展和新工艺的开发,近年来柔性电子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从柔性电子涉及生物体表/内器件的应用场景考虑,柔性电子与生物体界面的基本力学失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是研发下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关键技术之一。柔性电刺激器件作为柔性电子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由于柔性电刺激器件的电极需要与生物体直接连接,因此,其中包含了如何克服电子器件与生物组织界面的力学性能失配,并使
现象学是一个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产生很大影响的哲学流派。基于现象学,课程思政应该进入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挖掘思政资源、凸显思政力量。每一个个体都被视为完整的、发展的人。基于这种观点,开展有效的教学对话。在课程思政实践中,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追问、分析及解决,不断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循证教学主张教师经验、智慧与教学证据的最佳结合,其核心是基于证据实施教学。余姚市兰江中学进行了建构“促进学习的评价”理念下的初中循证课堂的实践研究。学校基于“促进学习的评价”教学理念,以评价为核心,以“目标理解”“内容建构”“方法多元”“理答高阶”“反馈强化”等为评价维度,运用“诊断量化表”“问题描述表”“诊断书”“整改书”等循证工具,通过实施“观察—描述—反思—改进”评价策略,探索循证教学路径,
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探索、形成并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重大实践贡献;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坚持、捍卫、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重大理论贡献;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伟大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重大制度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