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危险因素,探讨不同类型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了解ACS治疗现状及药物副作用,比较三种类型ACS患者介入手术的疗效,为ACS的治疗策略及预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沈阳某医院住院治疗的1200例ACS患者的资料。对各病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特点、治疗现状、药物副作用、疗效判定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等方面分析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描述住院期间药物应用率及副作用,比较手术介入的治疗效果并分析ACS的治疗策略。结果1.ACS危险因素:在1200例病例中,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为89岁,平均年龄为61.7±11.1岁,其中≥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51.4%,<45岁年龄段人数最少,占5.6%。女性376人,占31.3%;男性824人,占68.7%。三种ACS类型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521例,占43.4%;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33例,占19.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446例,占37.2%。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和冠心病家族史在三种ACS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在UA组中所占比例较其它两组高,分别为71.4%和41.3%;UA组和NSTEMI组中有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相近,均高于STEMI组的43.5%。饮酒者在NSTEMI组中所占比例最大,为27.9%;UA组中吸烟者的比例大于其它两组,为71.4%。不同ACS类型患者FIB、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肌酸激酶同工酶、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水平较高,UA组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在STEMI组最高。2.ACS的冠脉病变特点及与危险因素的关系:三种ACS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和NSTEMI组狭窄程度主要为90~99%,而STEMI组狭窄程度主要分布于100%;UA组和STEMI组单支病变的比例较大,而NSTEMI组多支病变的比例高于其它两组。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其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饮酒、超重、肥胖比例以及年龄、FIB、尿酸、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1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血管狭窄组男女比例最大,为2.775(男/女);50~74%血管狭窄程度组的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组,仅为13.0%;同时患有高血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狭窄程度50~74%组比例最大。性别、糖尿病、超重、肥胖比例以及年龄、FIB、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水平在不同血管病变支数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年龄、患有糖尿病以及超重比例最大,FIB、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水平在多支病变组也最大。3、ACS的治疗情况:抗凝药物、β-阻滞剂、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ACEI/ARB和利尿剂在不同类型ACS中的应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药物、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和利尿剂在STEMI组应用率较高,β-阻滞剂在UA组应用率较高。抗血小板药物、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和抗凝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1%、3.2%和3.0%。急性冠脉综合征三组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TIMI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介入与非介入ACS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介入治疗显效和有效比例比非介入治疗高。结论1.急性冠脉综合征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比女性多。2.三种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部分基本特征分布和生化指标水平不同。3.心血管狭窄程度受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饮酒、超重、肥胖比例以及年龄、FIB、尿酸、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1水平的影响。4.心血管病变支数受性别、糖尿病、超重、肥胖比例以及年龄、FIB、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水平的影响。5.三种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用药有差异,抗血小板和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药物应用率较高,其副作用发生率也较高,三种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疗法均比非介入疗法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