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氟化合物(PFCs)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工业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两种,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全氟化合物(PFCs)具有环境持久性,其在环境中的累积含量不断增加,并通过潜在的生物毒性和积累性,严重威胁着生物体的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质量。因此,全氟化合物近年来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排向周边的河流、湖泊、近海等地表水中。由于长期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对山东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进入“十三五”以来,山东省对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水环境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已有关于山东省水系中重金属、营养盐污染的报道,但新型污染物PFCs的污染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与WAX固相萃取(SPE)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并系统分析了南四湖、黄河河口湿地、山东半岛东部沿海湿地水和沉积物体系中PFOA和PFOS的污染特征和空间分布状况。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PFOA和PFOS在全部样品中均被检测出,水样中两种污染物的总体浓度范围为10.98-346.4ng/L,平均浓度96.53ng/L;沉积物为0.26-459.74ng/g,平均浓度55.94ng/g。南四湖水体中PFOA的含量高于东部沿海地区,但沉积物样品中的情况正好相反;PFOS在水和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区域是黄河河口湿地,其次是东部沿海和南四湖。此外,在同一流域中,从上游到下游污染物浓度逐渐升高。污染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密集排放是造成PFOS和PFOA污染的主要原因。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山东省典型湿地中PFOA和PFOS污染处于较高水平。(2)对水和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FOS的logKd值大于PFOA,表明沉积物对PFOS的亲和力更大;不同区域之间的分配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探究环境介质的性质与PFOA和PFOS的分配之间的关系可知,盐度、有机碳含量、粘土含量等均与分配系数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PH值、金属阳离子、沉积物干密度等也会对水和沉积物体系中PFOA和PFOS的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3)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FOA和PFOS对水生生物尚不构成威胁,但对野生鸟类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且PFOS的风险较高。南四湖流域作为淡水水源地,其中PFOA的浓度相对较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