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南芥从萌发开始,通过光受体感受光照信号,并以这些光信号作为依据,调节自身的生长与发育,从而使得它能够更好地利用光能合成自身代谢所需的有机物,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形态建成。在光形态建成的过程中,拟南芥主要能够感受2种波长范围的光,UV-蓝光,红光-远红光。接收这两种波长光信号的蛋白质被称为光受体,光受体主要有四大类,其中隐花色素(Cryptochrome)是一类主要的蓝光受体。隐花色素这个小家族在拟南芥中有三个成员,CRY1,CRY2和CRY3。CRY1和CRY2主要感受蓝光信号并调控蓝光下的光形态建成和长日照下的开花。其中CRY1主要调控蓝光下对下胚轴伸长的抑制以及子叶的张开,而CRY2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与CRY1有一定的功能冗余,但是CRY2主要参与长日照下开花的调控。有研究表明,CRY2在受到蓝光激发后,会形成二聚体或者多聚体并进一步聚集形成光小体,与此同时,CRY2经历磷酸化以及泛素化两种翻译后修饰,并通过26S蛋白酶体途径发生降解。而磷酸化和二聚化与CRY2的功能有重要的关系。Yoshito等人通过对于全长c DNA过表达拟南芥文库的筛选发现了BIC1,这个基因的过表达会在蓝光下产生CRY1缺失的表型。本文利用改良的GFP结合蛋白对GFP-CRY2和BIC2-GFP进行免疫沉淀,并与质谱系统联用,验证了CRY2和BIC2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平行反应监测的质谱方法对蛋白质的丰度进行了靶向性检测,通过质谱采集的数据对相互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BIC2和CRY2的相互作用如果用GFP-CRY2作为目标蛋白进行免疫沉淀,检测到BIC2的含量是有蓝光特异性的,然而用BIC2-GFP作为目标蛋白进行免疫沉淀,则检测到的CRY2的含量并没有蓝光特异性。接下来,本研究验证了BIC2-GFP过表达及bic1bic2双缺失突变体植株的表型,发现BIC2的过表达植株具有明显的晚花表型和蓝光下下胚轴伸长表型,而同时缺失了两个BIC则会出现相反的现象,这暗示了BIC2对于CRY2的生理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接下来通过在人类细胞HEK293T细胞系中过表达CRY2和BIC2,通过western验证,本研究发现BIC2在变性条件下会影响CRY2的二聚化,因此,本研究认为BIC2可能通过影响CRY2的二聚化来影响CRY2的生理功能。最后本研究使用排阻色谱在非变性条件下对CRY2复合体的大小进行了鉴定,CRY2无论是在黑暗还是蓝光下都会维持二聚体的形式,BIC2并不能在非变性条件下使CRY2的二聚体消失,因此CRY2的二聚化过程以及BIC2对CRY2二聚化的影响应该存在其他的机制,如在蓝光下会形成更加致密的二聚化结构等。本研究的实验为进一步研究CRY2在蓝光诱导下的光化学变化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