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钙钛矿纳米晶体的生化分析新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c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揭示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对人类疾病进行早期诊断,获得更加全面的生物学信息,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蛋白质、多肽、生物活性小分子以及毒性环境污染物是分析检测的重中之重。在近几年的研究中,纳米材料学蓬勃发展,为发展和建立生化分析新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基于纳米材料的生化分析新方法研究,是生化分析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新型纳米材料的发展为建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能耗少和易于微型化的生化分析方法打开了局面,极大地助力了精准医疗、医药卫生、环境检测、法医鉴定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钙钛矿纳米晶体,由于其具有多种传统纳米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理化性质(例如,合成步骤简单、价廉经济、荧光量子产率超高、发射波长可调),在光电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受到国际上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我们设想,钙钛矿纳米材料在生化分析领域的应用也具有巨大潜力。因此,本论文以钙钛矿纳米晶体作为中心点,围绕着该材料优异的理化性质,充分发掘纳米材料的优势,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生命活动相关的生物毒性污染物、多肽、活性小分子以及代谢疾病标志物的生化分析新方法。而且通过对实际样品的分析以及与传统检测方法的对比,初步验证了钙钛矿纳米晶体在生化分析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基于钙钛矿纳米晶体的穿孔生物毒素一步检测方法钙钛矿纳米晶体(CsPbBr3 NCs)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在光电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其在生化分析领域中的应用仍存在局限性。在本部分工作中,我们基于CsPbBr3 NCs的光电性质,构建了一步定量检测穿孔毒素的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复杂环境中广谱性穿孔生物毒素的分析检测。具体来说,我们用磷脂包裹CsPbBr3 NCs(命名为PM-CsPbBr3 NCs)作为信号探针。磷脂外壳,一方面可以保护CsPbX3 NCs脆弱的内部晶体结构,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广谱性穿孔毒素的作用位点,造成外壳磷脂孔洞,引起水分子攻击CsPbBr3 NCs,进入其内部,从而产生明显的荧光和电化学双模式的信号响应。最终,通过具有相反变化趋势的双输出信号,实现了对穿孔毒素的一步法定量测量,检测限低至50 nM。在这部分工作中,我们运用逆向思维,巧妙利用CsPbBr3 NCs结构破坏过程中产生的信号改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信号传导方式,应用于生物毒素的生化分析检测。这种免标记、经济便捷的PM-CsPbBr3 NCs信号探针,不仅完成了对实际样品中生物毒素的检测,而且也克服了钙钛矿纳米材料在分析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局限,为其后续构建生化分析新方法提供了思路。2.基于钙钛矿纳米晶体的过氧化氢动态监测分析方法钙钛矿纳米晶体(CsPbBr3 NCs)具有出色的光学性能,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它们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却相当滞后。我们首次发现了磷脂膜(PM)包裹的CsPbBr3NCs(PM-CsPbBr3 NCs)具有生物催化活性,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酶。同时,我们还发现,在生物催化过程中,它们自身荧光信号也会发生变化。当存在H2O2时,PM-CsPbBr3 NCs的荧光信号会快速猝灭,当移除H2O2后,荧光信号又重新恢复,全过程中不需要外加其他的有色指示剂(例如TMB),即可通过“add-to-answer”的信号输出模式,反映出H2O2催化反应的进程,这一特点对于封闭的、无法使用有色指示剂的生物学环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基于上述实验现象,我们将PM-CsPbBr3 NCs设计成“自反馈”的纳米报告器,实现了对封闭的生物体环境中H2O2代谢过程的动态实时监测。作为一种高效的、可自反馈的、无需外界显色底物的生物催化剂,PM-CsPbBr3 NCs不仅加深了人们对纳米酶的认识,还为钙钛矿纳米晶体在疾病诊断、生物传感等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打开了新局面。3.基于钙钛矿纳米晶体的若干代谢产物可视化分析方法钙钛矿纳米晶体(CsPbX3 NCs,X=Cl,Br,I)因其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它们在水环境中稳定性差、靶向能力弱并且存在潜在生物毒性的缺点,将CsPbX3 NCs应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中的分析检测仍然存在巨大挑战。在初步掌握了CsPbX3 NCs固有的生物催化活性基础上,我们将磷脂外膜作为分子筛和脚手架,在薄膜外层组装了氧化酶分子,即命名为oxidases/PM-CsPbX3 NCs,赋予了PM-CsPbX3 NCs特定的靶向识别能力。接着,oxidases/PM-CsPbX3 NCs可以作为一个串联酶体系,用于分析检测人体体液(包括血液、尿液、汗液)中的若干代谢产物。为了实现在实际生活场景下即时开展生化分析检测,我们将oxidases/PM-CsPbX3 NCs制备成可长期保存的荧光分析试纸条,在脱离生化实验室的情况下,例如在医院、学校、居家时,也可满足分析检测的需求,十分钟内即可完成整个检测过程。本部分的工作不仅实现了PM-CsPbX3NCs的功能化组装,而且也证明了CsPbX3 NCs在生化分析中广泛应用的可行性,拓展了人们对钙钛矿纳米材料生物催化性质的认识,为疾病诊断和健康监测提供了新方法。4.基于钙钛矿纳米晶体的指纹鉴定云平台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特有的皮肤纹理。指纹鉴定被认为是“人体身份证”,广泛用于个人身份信息识别。但是,目前的潜指纹鉴定方法存在分辨率低、指纹生物信息易缺失、操作步骤繁琐等缺点。在本部分的工作中,我们利用钙钛矿纳米晶体(CsPbX3 NCs)作为指纹显影剂,构建了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指纹鉴定平台,实现了对潜指纹的高效显影和个人身份鉴定。同时,由于潜指纹中代谢物含量也是重要的生物学信息,能反映出个人身份、健康状况等。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发现,CsPbX3 NCs与组氨酸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可实现对组氨酸的定量检测,用于诊断氨基酸相关的代谢疾病,发掘指纹背后的生物学信息。此外,我们利用智能手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三位一体”的联合技术,搭建了一个指纹鉴定云平台。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实效性,在模拟的双盲警匪游戏中,CsPbX3NCs作为显影剂可以方便、及时地采集罪犯的指纹图像,经人工智能平台计算匹配后,在几秒的时间内即可锁定犯罪嫌疑人身份。该项工作有望用于指纹生物信息学和刑侦领域,帮助办案人员更加高效地追踪犯罪线索及时处理案件。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双循环战略无疑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发展的政策背景。大湾区不仅要
期刊
高中物理是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改进与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实用性与意义,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究。
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案件在证明判断中时常陷入定罪困难与权利保障的困境。电子数据证据是网络犯罪案件中重要的证据形式,剖析网络犯罪案件的细致问题,可以将电子数据证据作为分析凭借。从微观视角着眼,电子数据证据具有获取难、固定难、认定难的本体特征,其本体特征将引发证明力平面化的现象;从中观视角审视,网络犯罪证明环节存在定罪证明指向力分散、定量证明技术性乏力的症结。网络犯罪的印证证明需要进行融
近年来,扫描探针显微术不断发展,其测量模式越来越多样,功能越来越强大,得以从微观尺度探索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材料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显微技术。扫描探针还可以施加力、电、磁场,对样品进行局部操控,是应用广泛的微加工工具。钙钛矿氧化物由于其晶格、轨道、电荷、自旋等多自由度的相互耦合,展现出丰富且可调控的磁电功能。最近,钙钛矿铁电薄膜中发现了复杂的铁电畴结构和多功能的铁电畴壁。研究畴结构的极化构型、
中红外2~5μm波段高重复频率超短脉冲激光器在高速空间激光通信、天文光频梳和精密光谱学等诸多前沿科学技术领域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靠的高重复频率超短脉冲光是提高光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与传输容量的核心因素,因此提升红外超快激光源重复频率等核心技术指标是推进激光技术及其前沿交叉领域发展的关键。中红外2~5μm波段激光从产生机理上主要分为包含稀土离子掺杂光纤激光器和量子级联激光器等直接产生的中红外激光技
随着微纳光子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利用人工微纳结构去灵活地调控光的频率、波矢、偏振和相位,为开发新型光子学器件打开了新的大门。近年来,光子拓扑序——一种量化表征光子能带特性的新参量,提供了调控光子系统特性的新的自由度,为在基本原理上探索全新光子态以及为可能的革命性应用开辟了新方向。其中,波导阵列因调控灵活、简单高效、加工方便而成为拓扑光子学的重要研究体系之一。人们已经构建出多种具有拓扑特性的边界态
行星物质的结构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是我们在认识宇宙过程当中所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根据现有的行星模型,天王星和海王星这类巨行星的大气由氢气和氦气组成,而其内核很小,主要由岩石构成。在岩石内核和大气层之间,则覆盖着厚厚的积冰层,主要由56%的水,36%的甲烷,以及8%的氨气构成。另一方面,氦是自然界中最为惰性的元素,常压下通常被认为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然而沿着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等熵线,热冰层内的
作为一种高效的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自商业化以来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到近年来渐热的电动汽车,再到电网的规模化储能,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锂离子电池带来的便利。然而,当前商用的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已经逐渐接近其理论容量的极限,难以满足未来对高能量密度和低制造成本的需求,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需要探索和研发新型的可充电电池。锂硫电池作为极具潜力的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备受瞩目,具有
软件是当今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但软件缺陷引起的事故也频频发生,轻则影响用户体验,重则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保障软件质量至关重要。软件测试是目前最有效的软件质量保障手段之一,因其易部署、代价低的优点而成为工业实践中最被广泛采纳的技术。自动化地为软件生成测试输入是软件工程领域最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尽管已有诸多技术被相继提出并使用,但目前许多复杂的基础软件系统(如操作系统内核
短视频适应了人们碎片化、间断性的阅读习惯,影响力大且传播速度快,是互联网行业的风口。将电视新闻制作成短视频,需要根据电视新闻自身的特点进行方向定位,并不断对新闻内容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新闻短视频内容的生产以及优化策略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