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软件是当今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但软件缺陷引起的事故也频频发生,轻则影响用户体验,重则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保障软件质量至关重要。软件测试是目前最有效的软件质量保障手段之一,因其易部署、代价低的优点而成为工业实践中最被广泛采纳的技术。自动化地为软件生成测试输入是软件工程领域最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尽管已有诸多技术被相继提出并使用,但目前许多复杂的基础软件系统(如操作系统内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件是当今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但软件缺陷引起的事故也频频发生,轻则影响用户体验,重则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保障软件质量至关重要。软件测试是目前最有效的软件质量保障手段之一,因其易部署、代价低的优点而成为工业实践中最被广泛采纳的技术。自动化地为软件生成测试输入是软件工程领域最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尽管已有诸多技术被相继提出并使用,但目前许多复杂的基础软件系统(如操作系统内核、并发服务器系统等)即便经过了广泛的自动化测试,依然存有大量缺陷被用户触发并上报。如何更好地为此类复杂软件系统生成测试输入来尽可能多地检测出缺陷仍有待解决。本文观察到已有自动化测试技术在为复杂软件系统生成输入这一问题上的局限性。虽然目前黑盒测试和模糊测试技术因自动化程度高,而成了测试复杂软件系统的首选技术,但他们将实现逻辑、执行等各方面都极其复杂的软件系统几乎视作黑盒,仅采用粗粒度信息(如“输入-输出”关系或是“输入-代码覆盖”关系等)来启发式地指导生成输入。由于粗粒度信息无法反映输入在软件系统上的具体执行,所以指导生成的输入很难驱动软件系统执行到深层次的状态并暴露出缺陷。另一方面,基于模型测试技术尽管在理论上能够借助模型生成具有针对性的测试输入并早已被提出,但在复杂软件系统上一直由于建模难度巨大而未被广泛使用。针对上述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缺陷可解释性”的测试输入自动生成框架,该框架立足于“大部分复杂软件系统的缺陷都有一个程序员能理解的解释”这一核心观察,完成了对复杂软件系统输入与缺陷解释之间的建模并实现了“输入-缺陷解释”的自动转换,从而所生成的输入能够有效地促使复杂软件系统执行到潜在触发缺陷的状态,并更快、更多地暴露缺陷。我们的框架弥补了基于模型测试工作一直以来在复杂软件系统上切实运用的短板。具体而言,框架包含如下三个方面。1.我们基于观察并结合已有工作提出了“缺陷可解释性”假设作为建模方法的理论基础。由于大部分复杂软件系统的缺陷都能被理解,即缺陷只涉及部分且能够被建模的系统行为,所以我们能够建模出(暴露缺陷的)输入和缺陷解释(所涉及的软件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我们提出了针对复杂软件系统输入的建模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以输入为建模对象、以缺陷的解释为导向,将输入建模到缺陷解释,即抽象该输入在软件系统上执行时潜在的缺陷触发条件。由于我们直接刻画了复杂软件系统缺陷触发的诱因,所以相比于已有工作(黑盒测试和模糊测试技术),利用我们的模型生成测试输入更具有效性。2.我们找到了模型形态(输入解释)的统一表示形态并设计了建模语言,其能够帮助我们在不同复杂软件系统上轻易地完成建模过程并大大降低建模工作量。首先,我们发现图结构是一种简单但通用的表示形式,它能够跨不同领域的复杂软件系统表示出各类系统的缺陷解释。其次,我们观测到复杂软件系统的输入往往具有“单调性”。基于此,我们设计了元-元级建模语言,该语言能够被用于撰写带标注的上下文无关文法,该文法描述了软件系统输入的语法和建模规则。利用这一建模语言,我们能够简单地将软件系统的输入建模到缺陷解释。3.我们提出了自动化生成测试输入算法,其能够到达“枚举输入解释,生成测试输入”的测试效果。我们将输入解释量化到了数值空间,并提出了系统化的采样算法能够自动采样不同的输入解释。同时,我们提出了自动化测试输入生成算法。任意给定一个输入解释作为测试目标,我们通过该算法能够得到一个测试输入。算法的核心在于将输入生成问题转化到了传统的代码合成问题,并通过搜索策略得以解决。我们将上述框架实例化到了不同的实际复杂软件系统上,给出了完整的建模,以及在不同领域内对模型可进行更有效的定制化。实验结果表明了我们方法的有效性,在短时间的测试下,我们的工具分别能够在操作系统内核的复杂文件系统及复杂的并发服务器中找到多个隐藏已久的未知缺陷。
其他文献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说课成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说课而言,其参与合作性特征非常强,而且并不受时空和人员等因素的限制,能够有效解决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突破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说课的技能,以此促进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的提升,切实增强小学数学说课教学实效。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研究文物能够提高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科技以及风土人情的了解程度,发掘更多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用的信息。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是文物类相关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文章结合过往经验及实际情况,对当前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新形势下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新途径、新对策,以充分发挥文物作为两个文明联系纽带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双循环战略无疑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发展的政策背景。大湾区不仅要
高中物理是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改进与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实用性与意义,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究。
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案件在证明判断中时常陷入定罪困难与权利保障的困境。电子数据证据是网络犯罪案件中重要的证据形式,剖析网络犯罪案件的细致问题,可以将电子数据证据作为分析凭借。从微观视角着眼,电子数据证据具有获取难、固定难、认定难的本体特征,其本体特征将引发证明力平面化的现象;从中观视角审视,网络犯罪证明环节存在定罪证明指向力分散、定量证明技术性乏力的症结。网络犯罪的印证证明需要进行融
近年来,扫描探针显微术不断发展,其测量模式越来越多样,功能越来越强大,得以从微观尺度探索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材料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显微技术。扫描探针还可以施加力、电、磁场,对样品进行局部操控,是应用广泛的微加工工具。钙钛矿氧化物由于其晶格、轨道、电荷、自旋等多自由度的相互耦合,展现出丰富且可调控的磁电功能。最近,钙钛矿铁电薄膜中发现了复杂的铁电畴结构和多功能的铁电畴壁。研究畴结构的极化构型、
中红外2~5μm波段高重复频率超短脉冲激光器在高速空间激光通信、天文光频梳和精密光谱学等诸多前沿科学技术领域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靠的高重复频率超短脉冲光是提高光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与传输容量的核心因素,因此提升红外超快激光源重复频率等核心技术指标是推进激光技术及其前沿交叉领域发展的关键。中红外2~5μm波段激光从产生机理上主要分为包含稀土离子掺杂光纤激光器和量子级联激光器等直接产生的中红外激光技
随着微纳光子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利用人工微纳结构去灵活地调控光的频率、波矢、偏振和相位,为开发新型光子学器件打开了新的大门。近年来,光子拓扑序——一种量化表征光子能带特性的新参量,提供了调控光子系统特性的新的自由度,为在基本原理上探索全新光子态以及为可能的革命性应用开辟了新方向。其中,波导阵列因调控灵活、简单高效、加工方便而成为拓扑光子学的重要研究体系之一。人们已经构建出多种具有拓扑特性的边界态
行星物质的结构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是我们在认识宇宙过程当中所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根据现有的行星模型,天王星和海王星这类巨行星的大气由氢气和氦气组成,而其内核很小,主要由岩石构成。在岩石内核和大气层之间,则覆盖着厚厚的积冰层,主要由56%的水,36%的甲烷,以及8%的氨气构成。另一方面,氦是自然界中最为惰性的元素,常压下通常被认为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然而沿着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等熵线,热冰层内的
作为一种高效的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自商业化以来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到近年来渐热的电动汽车,再到电网的规模化储能,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锂离子电池带来的便利。然而,当前商用的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已经逐渐接近其理论容量的极限,难以满足未来对高能量密度和低制造成本的需求,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需要探索和研发新型的可充电电池。锂硫电池作为极具潜力的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备受瞩目,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