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移植接受患者密切相关。目前,干扰素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是控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准方案。然而,在器官移植术后背景,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似乎疗效有限,其运用尚存争议。本文旨在评价干扰素治疗肾移植术后丙肝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 Embase,Web of Knowledge,The CochraneLibrary数据库,纳入肾移植术后丙肝感染患者给予单用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试验,时间限制在1997-2013年。检索词为:HCV, interferon,renal transplant。主要研究结果包括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率、因副作用而致的退出率、生物化学应答率、排斥反应发生率。使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总体率估计,进行异质性和敏感性分析。结果:1.共纳入12篇合格文献(包括140个患者)。2.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率的总体估计为26.6%(95%CI,15.0-38.1%),退出率的总体估计为21.1%(95%CI,10.9%-31.2%),治疗结束生物化学应答率的总体估计为63.6%(95%CI,44-79.5%),排斥反应发生率的总体估计为4%(95%CI,0.8%-7.1%)。3.聚乙二醇干扰素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总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率为40.6%(24/59),普通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总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率为20.9%(17/81)。4.最常见的副作用而需要中断治疗的是移植物功能障碍(共14例,占退出治疗患者的45.1%)。5.Meta回归分析表明纳入的协变量是持续性病毒学应答逻辑特率异质性的来源,但不是退出逻辑特率异质性的来源。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的敏感性分析结果相似。结论:1.干扰素治疗肾移植术丙肝感染患者的总体疗效欠佳,安全性有限。2.在肾移植术后丙肝感染患者,聚乙二醇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较普通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疗效更佳,安全性更好。3.在这一重要人群,未来的研究仍需要发展新方法来改善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降低与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