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者精神和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模式——以历史考察、国际比较和组织管理论为框架的阐析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3388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和力图做出的首要建树,在于突破对于非营利组织(NPO)的旧有研究模式,纠正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常见的以“西方中心主义”为知识背景的偏差,使东方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准确的评价。  NPO为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缩写,直译为“非营利组织”。NPO概念的引入使公益组织与企业组织的界限得到了厘清,无论各类非营利组织机构互相间存在多么大的差异,“非营利”都可以概括它们的基本共性。  本论文从古代的社会慈善活动入手,探讨东西方宗教思想以及国家民族性对于有关国家内NPO组织形成发展的巨大影响。随着世俗化的发展和传统宗教信仰的衰落,现当代东方的NPO呈现出西方化的发展进程,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同时,也将西方狭隘的中心主义传承下来,造成运行不当。因此,笔者在最后引入巴哈德的组织论管理论,试图构建出结合东西方精神的、较理想的NPO组织模式,并且主张将其运用于亚洲各国的NPO组织发展。  为深入探讨上述各方面,本文从事的研究将经过以下路径展开:  首先,通过比较研究,考察历史与现实中的志愿者精神的来源,探讨塑造和影响NPO最初面貌的主要因素。本文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四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和中国的有关情况予以交叉性比较。  其次,本文将考察对象的时空范围大大拓展,使之不再局限于当代,也不局限于某国,而是考察东西方各国的历史和现今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关于未来的设计。换言之,本文的时空和地域跨度之大,是它区别于同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创新性特征。  最后,本文认为,在各国各历史阶段的NPO慈善活动之丰富的个性特征背后,可以有一种在一定意义上超越民族和时空限界的“理想模式”。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察,揭示这模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从而提倡以此改进各国按照各自国情与时代条件发展NPO的实践,具有相当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方面的思想见识固然首先来自本文作者长期的实践体会、思考和领悟,但也有赖于借助较成熟的既有科学理论。尤其是巴纳德的组织管理论,被本文当作在这方面的一个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的理论模型,对本文来说提供了管理学范围内一个重要的理论资源。  与上述研究路径相应,本文将体现如下结构安排:  本文将按照“历史——现实——未来”的逻辑,划分为三大部分。第和第二部分分别是对各国NPO历史与NPO现实的比较研究,第三部分则在这“实然”的描述和分析基础上过渡到对“应然”的思考。下列框图显示本文对历史的比较研究遵循的逻辑结构。  此项图表明确地显示出上述四国有关历史上的两个重大特征——宗教主旨与地域文化。图中的矩阵说明笔者选择这四国作为分析对象的首要原因,那就是它们的典型意义,连同它们对于不同宗教主旨和地域文化之交叉分布的均匀体现。除了这个原因,资料收集的便利也是一个重要考虑。作为一名在中国留学的日本留学生,笔者对这两个国家都比较了解;而在过去的一年半中,笔者又先后在意大利和英国从事志愿工作和学术研究,为本论文的研究和撰写准备了许多文献资料,并且进行了访谈调研。  本论文的篇章梗概按序如下:  第一部分比较东西方NGO(非政府组织)与NPO的发展史,通过对作为NGO与NPO思想基础的基督教、佛教、道教及神道教(日本特有宗教)的考察,展示当时人们关于慈善活动的思想和看法。论述的问题例如包括儒教对NGO和NPO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连同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和日本的有关思想中被赋予的新阐释。无论在哪个国家,宗教都被国民作为心理寄托,促使他们能够互相帮助,忍受生活的苦难,希冀来世获得幸福。东亚国家的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的正当性和稳固性,也将宗教作为治国哲学,规范自己和下属官吏的行为,并且便利对国民的控制。政府和NGO的兴衰大都与其有关。论文进而通过考察中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四国NGO与NPO的发展历史,总结出宗教以及民族性对慈善活动的影响。  第二部分从现代NPO的组织构成、人们参加的动机和热情、社会必要性以及NGO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比较上述四国NPO的设置与演化,从中考察其组织特点,并且着重分析中国的NPO现状。笔者根据自己在英国、日本、意大利、中国从事志愿活动的经验,以美国管理学中组织论的管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中国的NPO,研讨其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例如,志愿者以加入NPO为手段,目的本应是更好地做出奉献,同时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可是不少人加入NPO后,感到繁多的行政工作成为自己的负担,反而难以实现自己的初衷;这种目的与手段失衡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今的NPO已经无法像以宗教为支撑的古代的NPO那样,以接近神或来生转世等宗教思想吸引虔诚的信徒,这就需要以其他东西来满足人的需要。笔者就此得出的结论,在于NPO需要向参加者提供正当的目的优越感、工作价值感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从而将存在于个人内心的理想主义情感与志愿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奉献精神结合起来,以心灵的契合来满足其欲求。  该部分还将阐述每个国家的有关社区情况,并且考察民间NPO、政府和企业三者之间的联系,连同它们与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将讨论的问题包括:如果政府的制度和监督力度不强,各种NPO的随意建立是否会扰乱社会?是否也会导致NPO组织不能自由展开活动,致使发展受阻?笔者将阐述各国政府制定的针对NPO的法律,比较其特征差异,确认政府与NPO的关系。  最后,在第三部分,基于对NPO在传统与现实中存在和发展的上述分析,论文将引入巴纳德的组织论管理论,提倡通过现代科学理论的引导,使当今的NPO得以充分协调地运作,并且从中结合亚洲的宗教和民族性特色,突破狭隘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使其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关照人类的价值。另一方面,论文将进一步研讨NPO的发展前景。为了恢复NPO的可信赖程度,以吸引更多群众加入,NPO组织的透明化和监督机制的健全化问题亟待解决。在此基础上,笔者勾勒出一幅“理想的”组织发展图景,展示对NPO未来的前瞻性考察。  当今进入新世纪之际,全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资源枯竭问题、粮食问题、人权问题、艾滋病问题、南北差距问题等等正在恶化。美国在政治、意识形态甚或宗教色彩兼备的旗号下发动大规模战争,而且不少国家和众多企业都计划尾随其后。一旦过度民族主义的“爱国”情绪和偏执强烈的意识形态或宗教信仰等感情被激发,就会在国家间、民族间甚至文化间产生仇恨和冲突。历史上,由此引起的悲剧不胜枚举。因此,笔者认为东方传统思想中积淀的慈悲之心的精神,可以通过NPO组织的跨国发展至少缓解国家间民族间的纷争和冲突。与此同时,信息的传达和网络的发展,使NPO和国家社会背景的国际比较变得更为容易,国际和跨国的活动将日益频繁,因而NPO也将愈益广泛和迅速地得到发展。对这一趋势,各国有必要予以足够的关注,加强相关的考察、研究和合理的应对。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目前NPO在亚洲以至世界的良好运作有赖于各国保持历史上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从东方宗教思想中寻找慈悲悯人的人类关怀情感,并且结合本国的民族特性,使其发展能具备良好的基础;在其运作中,应当引入科学的管理论和组织论,使其内部机能得到现代化的完善与改造,从而形成科学的有效的运作机制。只有这样,NPO才能走出西方社会组织发展的误区。总体上说,现在的NPO要重建信誉,吸引远为更多的国民加入,就必须在颇大程度上改变动机,并且寻求新的领导方式。目前有关国家的政府宣传远未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因而政府应当对社会个体进行必要的爱的教育,使其了解自己国家深厚文化积淀中丰富的道德理念,以便培养起从事NPO的兴趣和为其积极工作的精神。同时,这样的理念也可以使欧美国家向亚洲国家学习。政府、企业和民间NPO三者需要团结协调,共同履行社会职责。学校、宗教、媒体、市民以及上述三者共同组成所谓的社会,这一组织形态本身不是西欧模式的NPO,而是一种新的NPO模型,即基于亚洲传统历史和哲学理念的官民一体型非营利慈善活动。笔者希望这一模型能不仅在亚洲全域、而且在亚洲以外更广大的世界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他文献
经过两千余年传承与发展的中国传统君主专制制度,到了晚清,由于内外政治情景和历史机遇的变迁,终于由盛而衰,被迫开始了由传统政治形态向现代政治形态的艰难的转型。  现代国家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关系到党员、
“法治”作为当代社会普遍接受的基本信念之一,是源于人类的一种政治理想和追求。“法治”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当政者以一个政治理念规范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任意性和偶然性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拥有百万职工。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哈尔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多,陈旧老化设备设施多,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入少,综合素质高的老技术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在行政诉讼法学上,对于行政诉讼和解适用条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随着民主法治的发展不断深化,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创建也是理论和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