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若即若离”到“我行我素”——林斤澜小说创作探析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daid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斤澜是一位跨越“十七年”和“新时期”两个时期的作家,毕生致力于短篇小说艺术探索和创作。他对短篇小说创作艺术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把握,并躬耕于创作实践,构成其自成一体的小说世界。他独辟蹊径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文学趣味,较同时期的作家有很大不同,彰显了其别具一格的小说艺术风貌,为丰富和拓展现代小说多彩的艺术道路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学界一直都未给林斤澜的小说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他在文学史上也未获得应有的地位。综观林斤澜小说研究状况,以肯定他高尚的人品和执着的探索精神居多,重视他新时期以来的创作,而忽略他“文革”前的创作,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故未能凸显其小说风格嬗变规律及探索意义。本文试图另寻新的思路,运用文学理论、文本细读、比较分析等方法,并结合作家本人的文艺理论思想和传记文本,对林斤澜小说创作进行整体观照和探析。本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引言:本部分从对文学史、作家创作分期可能存在的问题因素入手,结合林斤澜各时期的创作特点,对其小说创作进行阶段划分,明确分期界限;进一步对林斤澜小说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梳理,分析其不足之处,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结合社会环境和时代语境,凸显主流意识形态对林斤澜创作的影响,对他以歌颂新人新事为主题的小说展开分析论述,探析出他小说创作处在追随和游离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两难境地,指出其自觉艺术追求的意义。   第二章:以新时期文学环境为切入点,探寻林斤澜小说艺术风格转变的内外动因,对他以批判社会历史疯狂为主题的小说展开分析论述,指出其小说独具深邃思想内涵的历史意义,彰显其多样、奇特艺术探索手法的当代价值。   第三章:以林斤澜自由心灵下的小说创作探索为出发点,分析和论述他以人性批判为主题小说的思想内涵,对其以揭示人性卑微、赞美生命韧性和命运思考的小说艺术风格进行探寻,其融合古今中外艺术手法的小说理念,创新了小说书写模式,为当代小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隐含作者”(implied author)是经典叙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重视文学内部研究的大背景下,韦恩·布思于1961年首先提出这个概念,不仅当时迅速得到了理论界的认同和采纳,而
新世纪以来,以“底层文学”的潮涌为契机,女性写作借聚焦底层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变,系统的梳理和把握这些新特质,对于女性创作的健康发展和女性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着积极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不了”格式语义灵活,应用广泛。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通过描写、定性分析、共时描写与历时考察相结合、比较研究等方法,以期对“形容词+
异形词规范一直没有引起人们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导致报刊杂志、广告标牌等传播媒体普遍存在着词形不规范的现象。为了解报纸中异形词使用现状和检验《异形词整理表》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