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翻译报告的原文节选自著名文学作品《译员达尼埃尔·施泰因》,该作品出版于2006年11月,作者为当代俄罗斯著名女作家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芙娜·乌利茨卡娅。该作品曾以绝对优势获得了2007年“大书奖”第一名。评论家伊莲娜·法娜伊洛娃针对这部作品曾说:“《译员达尼埃尔·施泰因》这部作品的问世是俄罗斯文学界2006至2007年度的标志性事件”。笔者选取了该作品第一部分的前五章以及第七章作为翻译材料。节选部分译作近一万六千字,原文目前在国内尚无任何中文译本。《译员达尼埃尔·施泰因》由五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一百七十多篇日记、笔记、书信、文件、祷告书等,笔者对该作品的节选部分进行了翻译。小说主要讲述了主角达尼埃尔·施泰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后的所做作为。达尼埃尔·施泰因这个人物的原型是历史人物奥斯瓦尔德·卢法伊津。他是一名出生在波兰的犹太人,家庭极其富有,却在二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了三百名犹太定居点的囚犯。战争结束后,他受洗并前往以色列,之后成为天主教神父。他把为人民服务视作自己活着的使命。作品的名称之所以取名“译员”是因为达尼埃尔·施泰因具有过人的语言天赋,“译员”身份不仅使他在战争中保全了性命,更使他拯救了一大批无辜的人。达尼埃尔神父成了不同人群、不同身份、甚至相互敌对的人群之间的翻译,“译员”身份帮助了他完成救人的英雄壮举。小说中,乌利茨卡娅着力塑造了达尼埃尔·施泰因对犹太世俗观念的挑战,打破了“只有犹太人是神选民”的狭隘观念,表现出天下大同、建立人类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本翻译报告由摘要、原文和译文、正文的四个章节及参考文献组成。第一章是对本次翻译任务的简单介绍,主要包含翻译任务来源、翻译文本简述、翻译项目意义。第二章为本次翻译过程的概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工具的准备、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计划的制定。第三章为翻译案例分析,包括词汇难点、句法难点、语篇难点和术语的翻译。第四章为本次翻译实践后的总结,主要为翻译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及对此的思考、对今后工作的启发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