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译员达尼埃尔·施泰因》(节选)翻译报告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翻译报告的原文节选自著名文学作品《译员达尼埃尔·施泰因》,该作品出版于2006年11月,作者为当代俄罗斯著名女作家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芙娜·乌利茨卡娅。该作品曾以绝对优势获得了2007年“大书奖”第一名。评论家伊莲娜·法娜伊洛娃针对这部作品曾说:“《译员达尼埃尔·施泰因》这部作品的问世是俄罗斯文学界2006至2007年度的标志性事件”。笔者选取了该作品第一部分的前五章以及第七章作为翻译材料。节选部分译作近一万六千字,原文目前在国内尚无任何中文译本。《译员达尼埃尔·施泰因》由五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一百七十多篇日记、笔记、书信、文件、祷告书等,笔者对该作品的节选部分进行了翻译。小说主要讲述了主角达尼埃尔·施泰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后的所做作为。达尼埃尔·施泰因这个人物的原型是历史人物奥斯瓦尔德·卢法伊津。他是一名出生在波兰的犹太人,家庭极其富有,却在二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了三百名犹太定居点的囚犯。战争结束后,他受洗并前往以色列,之后成为天主教神父。他把为人民服务视作自己活着的使命。作品的名称之所以取名“译员”是因为达尼埃尔·施泰因具有过人的语言天赋,“译员”身份不仅使他在战争中保全了性命,更使他拯救了一大批无辜的人。达尼埃尔神父成了不同人群、不同身份、甚至相互敌对的人群之间的翻译,“译员”身份帮助了他完成救人的英雄壮举。小说中,乌利茨卡娅着力塑造了达尼埃尔·施泰因对犹太世俗观念的挑战,打破了“只有犹太人是神选民”的狭隘观念,表现出天下大同、建立人类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本翻译报告由摘要、原文和译文、正文的四个章节及参考文献组成。第一章是对本次翻译任务的简单介绍,主要包含翻译任务来源、翻译文本简述、翻译项目意义。第二章为本次翻译过程的概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工具的准备、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计划的制定。第三章为翻译案例分析,包括词汇难点、句法难点、语篇难点和术语的翻译。第四章为本次翻译实践后的总结,主要为翻译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及对此的思考、对今后工作的启发与展望。
其他文献
股票价格的变化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准确分析股票变化规律并预测出其发展走势,一直以来都是股民和证券公司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股票价格变化的预测已提出了各种各
关于墨学中绝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认为墨学中绝的原因有三:一是墨学在战国之后失去了其学说存在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二是墨学在秦汉时期不符合封建专制主义中
有人说:经过多次机械重复,学习技能到达了最高境界,就成了一种本能。作文是否也能通过机械重复而变成一种本能呢?作文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  一、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全面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高中学生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在高中解题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解答出问题的答案.比如在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运用分类
良好的课外阅读倾向无论是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和情感价值取向的形成,还是从学生开阔自身视野,获取及拓展知识来看,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换言之,学生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