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状态下风电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dy_gong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力发电是一种绿色清洁的发电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增速齿轮箱作为风力发电机关键部件之一,通常工作在重载、高温、严寒和风沙等恶劣工况下,极易发生故障,从而影响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因此,风电齿轮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尤其是对存在故障的风电齿轮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仿真,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故障发生的机理、故障及其演化造成的影响,对风力发电机增速齿轮箱的设计、平稳运行以及故障检测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以风电增速齿轮箱为研究对象,建立风电多级增速齿轮系统平移-扭转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模型综合了太阳轮支撑、齿侧间隙和时变啮合刚度等非线性因素。基于能量法建立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模型,进一步建立齿根裂纹故障模型,研究了齿根裂纹的演化和不同扩展路径对啮合刚度的影响。(2)借助分岔图、时域图、庞加莱图、频谱图和相应的三维图等工具,研究变参数下风电齿轮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分析了太阳轮齿根裂纹故障及其演化对齿轮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裂纹故障的发生对系统运动的分岔和混沌等动力学行为产生较明显影响,在时频分析中出现裂纹故障特征。随裂纹故障演化,系统的周期运动行为和故障特征频率可识别性发生相应变化。对比分析风电齿轮箱实验台振动信号和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3)考虑齿根部分的作用,对齿轮啮合刚度模型进行改进,并建立了含剥落故障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模型,分析发现剥落故障削弱了齿轮的啮合刚度。考虑轮齿摩擦的时变性和非线性特性,引入齿面摩擦因素进一步完善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结合分岔图、时域图、相轨迹图等,对变激励频率下风电齿轮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进行分析,揭示了剥落故障对齿轮系统动力学行为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剥落故障影响,低激励频率下系统原来的单周期运动发展为多周期运动,高激励频率时周期运动变成拟周期或混沌运动。此外,发现剥落故障对系统混沌运动的能量起到了一定的耗散作用,故障特征频率对低激励频率敏感。通过研究不同剥落长度情况下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发现剥落故障的扩展使得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变得更加复杂。
其他文献
国民经济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现阶段的电压控制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其一是如何统筹多种调压手段,通过协调多种调压方法实现电压快速、低成本调整过程;另一方面挑战是如何维持主动配电网电压质量运行。其难点在于配电网系统中多个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实际负荷与预测值存在偏差,这种不确定性对调压方案可靠性和适应性要求较高。本文在对现有主动配电网电压控制的研究成果进行
煤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砷化合物由于高毒性、致癌性等特点被广泛关注。燃煤烟气中的气态砷主要以As2O3的形式存在,采用固体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对气态As2O3进行捕获是一种具有前景的砷减排技术。本论文探索了铁锰基吸附剂对气相砷吸附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首先建立了砷价态提取的方法,成功定量分析了吸附产物中不同价态砷的含量;探究了不同工况下吸附剂砷吸附性能;结合吸附产物的变化规律,利用XPS表征技术,研究了铁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各大区电网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短路电流越限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网架结构对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研究面向短路电流越限消除的网架结构优化方法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裕度,降低事故发生后出现连锁故障的风险以及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等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凭借其自身适宜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优势,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中用户数量不断增长,用户需求也逐渐增多,面对这一问题,人们提出移动边缘计算的概念,并逐渐发展为5G(Fifth Generation,5G)的关键技术之一。边缘计算节点部署在更靠近用户的位置,可以解决时延过长和汇聚流量过大等问题。然而,边缘节点的分布式部署以及计算任务在多节点间的卸载传输,易造成能量消耗的增加,同时网络中数据任务长距离传输易造成较大的信号泄露,降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传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关在线服务的兴起,单模光纤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多参量分布式传感的需求,对于拓展高质量的新型分布式光纤传感的研究迫在眉睫。多模光纤因其多模传输优势,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与探索,但多模光纤的偏振及模式耦合特性,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传感系统性能。因此,亟需深入研究多模光纤的模式特性及其对传感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综述了多模光纤布里渊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多媒体服务和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应用将成为移动用户的热门选择。不同用户在网络延迟、吞吐量、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基于服务质量和体验质量,其中有些应用程序对网络延迟和可靠性的要求是弹性的,而有些应用则有严格的要求。考虑到如此多样化的服务质量和体验质量要求,在密集用户场景,如何给用户提供较好的用户体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计算密集型应用与
架空输电线路作为输电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压输电塔多采用钢桁架的结构形式,且塔身高度较大,属于高柔结构。格构式输电塔是通过螺栓和节点板连接不同尺寸的角钢构件组成的,此种连接节点表现出不同于刚接和铰接的力学特性,节点连接特性对输电铁塔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轴向非线性载荷-位移三折线模型和弯矩-转角三折线模型,分别实现主材搭接节点和K型节点的刚度特性。在此基础上,以海南省在台风过境
随着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大量智能电表和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系统,配电网络呈现出拓扑网络结构复杂多变、运行方式多样和运行数据实时采集等特点。因此,为了满足智能配电网的保护控制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配电网动态拓扑生成的算法,能够在故障信息畸变的情况下,对配电网故障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同时生成实时的配电网拓扑结构。该算法能够满足配电网复杂设备配置和运行方式变换等要求,对于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实际意义。
我国目前以燃煤电站的火力发电作为煤炭消费的主要形式,而燃煤电站的汞污染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虽然现有的湿法脱硫和静电除尘等方式能够有效去除二价汞和颗粒汞,传统的活性炭喷注法和碱液也能够去除一部分单质汞(Hg0),但是由于Hg0的挥发性和不溶解性,Hg0的去除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本文试图寻找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实现对Hg0的吸附和催化氧化,促进Hg0的转化,以提高现有污染物脱除设备对Hg0的脱除能力。
为实现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我国大力发展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此同时无功支撑不足问题凸显,因此具备动态无功补偿能力的新型调相机的发展备受关注。调相机作为大型旋转设备,转子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发生风险较高,故障早期不易识别,若不进行及时有效地解决,可能会造成转子一点接地或多点接地等一系列更为严重的后果,严重威胁调相机与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为保证调相机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出针对调相机的有效的故